春雨的深情诉说
昨日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眼下,田里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淅淅沥沥中,雨生百谷,沐一场人间春色,听一曲万物生长。
春雨,是润物细无声的江南独美风景,也是喜怒哀乐的心境情感表达。缠缠绵绵的春雨,仿佛在诉说些什么。
一
有一种美叫地域之美,即由地理、气候和生态范围圈定所形成的,江南之美,便是典型代表。
春雨落在江南,是天作之合,有独具风韵、别具一格的美感。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还是长期旅居的新居民、远方归来的游子,或擦肩而过的旅客,只要看到春雨,便成了诗意的观景达人。
春雨,是细细花针。它不同于西部来得快去得也快、北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风时雨”,它似乎有点难为情,随着风在夜间悄悄过来,簌簌地,在瓯越大地落脚,一针一钱,一勾一拉,泰顺的白云尖,飞云江和瓯江上,都落下密密的针脚……
春雨,是魔法彩笔。轻轻一笔带过,再度回收,往下一捺,西湖、南湖、东海和雁荡就明亮了起来。江浙皖最温暖的苍南县,这天,很快就变成了青色,烟雨、波涛、峰峦都给披上了一层薄纱和胭脂,隆重登场走入春天。西湖白堤上的杨柳,西塘古镇的蝴蝶、蜜蜂,富春江的鸭子,跟着丝绦、樱花和春水开始飞驰人生。
春雨,是生命芬芳。春雨的肩袋里背着希望,背着五谷丰登。江南多山多水多雨,靠山靠水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江南人,将它打造成“鱼米之乡”。而这过程中,春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捂了一整个冬季的耕地,在春雨中再一次迎春生长。西湖上的草长绿,水变活,风吹面不寒。云脚变低了,鸟儿啄上了新泥。春雨里漫溢出无限生命的芬芳。
春雨,是情感勃发。江南的美,身临其境去感受,可创造出一种艺术样式,生成一种心理感受。有因郁闷而怀愁。《诗经》中说,“终其永怀,又愁阴雨”,心情本来就坏透了,这阴雨偏偏又来捣乱,一股怀愁由此产生;有因寂寞而冷清。“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下个不停的春雨中,可以在小楼上听一夜,寄寓着深情、悲伤和欢愉;有因分离而离恨。春天本是远行的时节,“朝来寒雨晚来凉,聒断春风离别肠”,离别在春雨中有了意象的诗意。有因相爱而不得。当许仙和白娘子在雨纷纷的清明节的断桥上相遇时,“今朝阴又重,春雨亦多情”,他们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雨牵起了线,无意间成就了西湖的千年传说。
二
春雨在江南的落脚处,在一幢深宅大院的瓦当上,一片耕田的种子里,一丝一缕总关情。这滴滴雨水里藏着和谐共生、形影不离的美的深度密码。
有天人合一的必备组合。在江南的烟雨中,乌镇、周庄、西塘似乎是前世的约定,天上的三个双胞胎星宿投胎在了江南,精致玲珑的小桥,静卧水上,和着潺潺如优美旋律的流水,接上古朴典雅的房屋,江南这三件套的组合是必备的,最是惹人诗意,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独特地理位置,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实践,安上独具韵味契合度极高的建筑,浑然天成。
有天作之合的超凡技艺。春雨也会带来潮湿漏雨的麻烦。解决这个问题,江南人个个是鲁班、李春和蒯祥,有集技术、艺术和美感于一体,鬼斧神工的决窍,是天作之合。水乡民居的外墙上,均为粉墙黛瓦,素色铺就,在布局上,穿堂、天井、院落,瓦顶、空斗墙、观音兜山脊或马头墙一气呵成,个体之间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总体庭院深邃,帘幕无数。为解决雨多带来行走不便的问题,江南人还做起配套文章,水巷、小桥、驳岸、踏渡,码头、石板路、水墙门、过街楼等,选址、位置和角度都经精心挑选,成了风景,也成了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
有天遂人愿的勤劳美德。中国自古以农为本,讲究时令节气。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保证了一年四季有吃有喝,丰衣足食。春雨一来,便是“可耕之候”。“老翁赤脚呵牛耕……半破夫须冲晓行。耕罢洗泥枕犊鼻”,“春江一水一耕田”,初春的瓯江江面上,云和、永嘉梯田上,早已春耕播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如今农业生产依现代科技加持,农村收入大幅增加。春雨春景,有田园之美,也有“种”下幸福生活的殷殷期望。
三
朱自清说:“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春雨弥足珍贵。江南春雨的美,早已被写尽。
春雨在无限远的历史深处和文学作品中,就已落诸于人们的笔下,记它的事,抒它的情,在光阴深处,文学意象和文化内涵皆为深厚。
从唐代中期开始,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慢慢向江南转移,一个个名人拿起笔来为之代言,充分挖掘和传播独特的江南山水之美,也慢慢形成了文化上的优势。
蒋文广摄雨中意象。有“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天低芳草接浮云,万柳含烟翠不分”的烟雨,绵密的纤细的细雨如烟。有“天街小雨润如酥”的酥雨,它温润如玉,小清新一个。有“冬旱土不膏,爱此春夜雨”的夜雨,惹人爱。有“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杏花雨,杏花是早春花卉。有“桃花雨后,柳花纷飞”的桃花雨,转眼就到暮春。
雨中诗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在杭州听了一夜的春雨,“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写尽了江南的神韵。“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江南春雨的愁绪,是欢中有悲。“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让人想起苏东坡的“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西湖的雨滴是十分动感和雀跃的。
雨中心境。1253年前的暮春,湖州下了一场春雨,张志和写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10年后,一场春雨下在江南黄州,苏轼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春雨带给他们的是从容面对,荣辱不惊,享受当下的心境。
雨中乡愁。“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江南烟雨是水墨画,每一笔都是乡愁,关于故人的,往事的。当下江南在雨水里,春意越来越浓,也越来越淡,做好准备迎接着夏的到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可辜负,欢欢喜喜地度过这一个短暂的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