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笔尖上的经济 书法美育与人文经济学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来源:温州日报

  陈建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这一重大课题,蕴含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推动“人文与经济”平衡协调、深度融合。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和艺术门类。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书法进课堂”“书法与美术”并列进入一级学科等政策,全国开设书法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到160余所。另外书法专业展赛、交流活动频仍,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可大力提倡“书法美育”,进而通过书法领略汉字之美。

  温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授予“东亚文化之都”之荣誉。在书法艺术方面底蕴深厚。历史上看,东晋郭璞、王羲之、谢灵运、孙绰,南宋姜夔等名士皆曾踪辙温州,对本地书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元明以降,本土书家人才辈出,如王振鹏、黄公望、刘基、谢庭循、姜立纲等。及清代民国,温州书画界更是名家涌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如“西泠印社”副社长方介堪、方去疾,“海派文化”代表人物郑曼青、苏渊雷、马孟容、马公愚等,在书画、金石篆刻界影响甚巨。

  温州的书法艺术底蕴不仅体现在历史传承、技艺传承和艺术成就上,还体现在对书法艺术的现代教育、普及和推广上,还与旅游等产业融合,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在温州,目前有多所大学、中小学正式设立书法课或开展书法教学,温州大学更是设立了浙南闽北地区综合性大学唯一的“书法学”本科专业,2024年开始招生书法硕士研究生。整个温州书法师资数量超过数百人,民间书法培训点大约有200家以上,每年有四五万名中小学生学习书法。温州书法秉承“清正典雅”之风,大量学子外出攻读硕士、博士,同时又引进很多外省市的书法人才,形成了书法的“温州现象”。可以说,书法在温州有非常好的社会基础,而且有相当高的审美水平。

  温州市委、市政府还将“墨香温州”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正式启动,以“书香社会、墨香城市”建设为统领,全城联动共绘新时代的文化蓝图,将温州打造成书画人才辈出、精品力作迭出、社会效应溢出的“墨香之城”。

  书法美育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可以间接促进经济发展。

  比如书法美育能够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力,增强工作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质量。书法美育激发的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还可以促进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书法美育,还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人才和创新力量。

  温州书法有非常深厚的底蕴,我们在保持传统书法艺术精髓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创新与现代表达。比如与现代字体设计、数字AI等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产品,满足当代审美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书法元素,将书法美育作为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使书法的装饰性和文化性成为生活美学的一部分,比如与家居装饰、瓯窑瓷器、个人服饰品设计等结合。在传统瓯窑青瓷中,就有以书法文字为装饰,东晋青釉彩罐底部彩绘米字,南朝、五代有“福寿常在”四系罐、“千秋万岁”盆等。将书法的不同书体、字形施于瓷器表面,丰富了视觉美感。当下我们还可以将书法元素和器物实用功能结合,以便更好地走向市场,这都需要书法美育的参与。

  书法美育还有助于塑造城市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温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形象及城市软实力和文化内涵,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来文化投资和国际交流,促进经贸往来合作。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