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正文理论党教

【求索】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当代转换的三重逻辑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 来源:温州日报

  金仁拓 宋玲玲

  浙南革命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浙南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形成了诸多极具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话语。浙南革命史呈现了中国革命在地方的社会源流,与之紧密相连的红色文化话语被广泛运用到了浙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极具变革性的社会环境,使得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面临着诸多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也强调了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对当代中国红色话语的建构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因此,推进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的当代转换研究乃是应有之义,更具思想感召力、号召力的红色话语,有助于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增进人们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理论逻辑:探源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当代转换的核心内涵

  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单元的话语以民族语言构成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叙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共产主义为追求目标的中国革命就是红色革命,其衍生的思想叙事即为红色话语。浙南革命史作为中国革命在地方的社会源流,自然形成了诸多极具时代价值的红色文化话语,并承担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党史学习教育并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最主要形式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形成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叙事话语并不直接具备改造人思想的能力,而是通过对史料的概括与提炼,从而形成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红色文化话语,而作为叙事主体的红色文化话语一旦在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必然承载着多个片段的革命史料,这即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并真正起到党史的教育教化作用。

  当前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决定了红色文化话语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浙南革命史依托的史料文本与思想话语有着几十年发展的历程,具体来看,不同发展阶段的话语叙事有着明显的时代落差,这为浙南革命史教育推进加大了难度,而究其根本在于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自身发展的滞后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针对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滞后性的问题,以与时俱进的方式实现话语当代转换势在必行。

  价值逻辑:实现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当代转换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推动对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的当代转换研究,有利于深化细化中共党史的红色话语研究,浙南革命史作为地方党史,更加精准聚焦了中国共产党在浙南地区的革命实践,为中共党史话语走向区域化、精细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打通浙南革命史与当代浙江思想话语的文化脉络,把革命斗争话语转化为文化建设话语,进一步扩充“浙江精神”“四千精神”等思想话语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推动浙南革命历史叙事的丰富和发展,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浙南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为其他地区革命史的现代性阐释提供路径借鉴与理论参考。

  从现实层面来看,推动对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的当代转换研究,旨在围绕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话语需要,以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史学习教育为依托,充分发挥浙南革命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结合浙南地区高校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需求,转换融入浙南革命史进步思想话语,达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重要目的;有助于铸牢“红色根脉”作为浙江最鲜明的文化底色,将浙南革命史凝练为生动的红色文化符号,从而打造浙南红色旅游的文化名片。

  实践逻辑:建构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话语当代转换的主要路径

  从浙南革命史的研究范式来看,要从革命史话语向现代化话语转换。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话语,浙南党史过去主要以革命史的话语来呈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思想叙事对这一话语有着巨大的诉求,但是革命史话语无法完整地体现浙南党组织诞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之后,物质生产结构性变革带来了人们话语诉求的转变,现代化塑造了全新的社会共识,也成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从而能让浙南革命史作出更为独立、清晰的表达。

  从浙南革命史的内容叙事来看,要从宏大叙事话语向现实生活话语转换。浙南革命史叙事载体的史料文本中,红色文化话语往往以一种崇高化、典型化的宏大叙事呈现,与具有多样化、差异化的现实生活相脱节。为此要使浙南革命史红色文化入脑、入心,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就得把红色文化话语内化为当代人的物质、精神、文化、心理需要,通俗来说就是“接地气”。浙南革命史的红色文化话语只有在适应现实需求和满足人民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历久弥新,掌握话语叙事的主动权。

  从浙南革命史的传播形式来看,要从说教话语向共情话语转换。进入新时代以来,传统说教式革命史话语面临诸多的挑战,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获取知识的内容更为丰富、渠道更为多元,过去板起面孔训人、空说大道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为此必须重视浙南革命史话语传播形式的创新,从耳提面命式的说教转换为肝胆相照的情感共通。在依照历史的逻辑陈述好政治叙事的基础上,还要以情感的逻辑演绎好红色文化话语。

  本文系2024年浙江省党校系统社科联规划课题(ND2411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金仁拓,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宋玲玲,苍南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