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温州实践与探索
林千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主导、摆脱传统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创新是二者的纽带,知识产权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
2024年,温州在知识产权领域成绩斐然,包括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等。这些成就为温州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市奠定了基础,也为探索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温州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双万”城市加速迈进、“五城三园”全面铺开、“一港五谷”积蓄成势,温州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温州在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实践,总结经验并探索未来发展路径,对推动区域发展意义重大。
健全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筑牢新质生产力法治根基。温州以立法先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规+政策”协同治理框架,强化制度创新系统性供给。率先出台全国首部民营企业科创专项法规《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发布《温州市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规定》,创新推出22项数据合规制度。建议尽快制定《温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系统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以《温州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为框架,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发布季度、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公布典型案例和区域创新指数;深化版权示范城市建设,以制度创新赋能共同富裕实践。
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格局,赋能新质生产力治理升级。在完善法规政策制度的基础上,温州以“政府主导+多元共治”为主线,打造立体化协同保护体系,通过机制创新提升治理效能。联动行政、司法、行业组织、企业及社会力量,构建“预防—保护—解纷”全链条治理机制。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五部门,在18个特色小镇布局协同保护工作站,推行标准化保护流程;同步试点纠纷“一站式”快处平台,建议设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联合长三角城市共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平台,加速新质生产力要素流动。温州以“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全链条为主线,构建“保护中心+综合服务产业园+示范园区”平台体系,打通要素流动堵点。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专利快速预审、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其分中心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数量居全省首位。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产业园集聚国家级专利导航基地、温州知识产权法庭等平台,推动专利导航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促进技术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耦合。建议推行市县平台“标准化服务清单”,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池;开发“一网通办”数字化端口,集成全球专利检索与AI侵权预警功能;实施平台服务效能“企业满意度指数”考核,倒逼流程再造。
激活数据知识产权创新引擎,释放新质生产力内生动力。温州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为支点,构建“基础层(数安港)—应用层(数知通)—流通层(信贷数据宝)”创新引擎。中国(温州)数安港集聚500余家数据企业,集成数据金库、联合计算中心等核心设施,成为全国首个数据要素全链条服务枢纽;上线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平台“数知通”,打通“登记—评估—交易”全链服务,直连深圳、上海等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全国首单公共数据资产入表产品“信贷数据宝”落地,实现数据资源向信贷风控能力的价值跃迁。建议立法破题,制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法规;场景突破,试点企业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登记激励制度;技术赋能,建设区块链存证与长三角数据合规实验室双轮驱动的智能服务平台。
贯通知识产权成果创造转化链条,驱动新质生产力产业跃迁。温州以“创造—验证—转化—应用”四阶跃迁为抓手,重塑产业升级动能。实施“5+5”产业高价值专利攻坚计划,聚焦新能源、智能装备等赛道开展绿色技术专利布局,国家级专利导航平台提供精准产业地图;启动16个概念验证中心与12家中试基地,打通实验室成果到规模生产的“最后一公里”;创新“质押融资+保险+开放许可”组合工具,构建“专利联盟+标准制定”生态。建议金融破局,设立亿元级专利验证基金,定向支持概念验证与中试;联盟攻坚,组建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专利联盟,推动交叉许可与标准共研;品牌突围,探索“地理标志+直播电商”模式,建设区域IP运营中心。
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引育体系建设,支撑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温州围绕“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闭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生态。温州知识产权学院联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发国际课程体系,温理工大力引进涉外法务、专利分析等师资;温理工开设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微专业(跨学科招生200人),与律所、科技企业共建30多个实训基地;推动“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机制。建议实施三大工程:学科筑基工程,支持温理工增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将知识产权课程纳入企业家研修必修模块;高端聚能工程,设立专利运营人才特聘岗位,靶向引进跨国技术转移专家;文化润才工程,建设知识产权主题产教融合园,打造长三角人才价值实现高地。
作者单位:温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