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温州模式”下高校美术馆的演进与完善
梁腾 谢子静
温州在新时代背景下,体现出从“小商品、大市场”到“跨区域化、现代化、国际化、自律化”等特征的转化。温州人的重商意识和创新精神,令这种“温州模式”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文化艺术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尤其是近年来,温州聚焦于人文经济学的“温州样本”,让高校美术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高校美术馆演进及其独特意义
温州高校美术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20年,温州肯恩大学开设了以个人艺术家命名的高校美术馆——陈天龙美术馆,吸引了不少学子和市民前往观展,曾一度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随后,温州大学于2023年成立温州大学美术馆,至今举办了“馆藏作品展”“罗丹邂逅唐代石雕——跨越千年的对话”“林风眠、关良作品展”“黄达聪先生诞辰110周年师友书画展”,以及与师生学术发展相关的个展、毕业展等多场展览和美育活动。此外,温州大学与温州市政府联合创办了温州民俗博物馆,通过展示民俗文物及事象反映温州地域文化,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温州高校美术馆作为艺术文化交流传播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载体,着重关注自身收藏、中外交流、先贤艺术、温籍艺术家脉络梳理等。由此看到,高校美术馆不但是高校师生走出去和社会艺术引进来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打造地方文化高地的重要平台。
由此,高校美术馆在助力温州人文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意义:第一,高校美术馆不仅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还通过举办展览和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教育机会,有助于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推动人文经济的发展。第二,在新艺科背景下,高校美术馆的功能不断拓展,不仅在于艺术展示,还通过民营美术馆、家庭和个人的力量,推动了知识生产和艺术信息传播。这种模式为温州的人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三,高校美术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此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温州模式”下高校美术馆的特征
“温州模式”下,高校美术馆的发展机制主要包括管理体制、教育功能、校企合作和政策扶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温州高校美术馆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创新,并在深入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体现出如下特征:
一是价值评估的多元化。人文经济学强调人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从高校美术馆角度看,艺术展览往往更多地考虑其文史、思政及美育,虽不以商业价值来衡量艺术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展览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形式,受到人文经济学观点的影响,更加注重观众审美需求、知识获取和情感体验的满足,从而激发更多人参与,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扩大。
二是人文与经济发展并存。成功的艺术展览可以提升当地的文化形象和吸引力,带动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吸引更多游客和收藏家,推动城市或地区的综合发展。而高校美术馆强调文化多样性和美育传播性,促使艺术展览在内容选择上兼顾体验性和学术性,以满足不同人群对艺术文化的观赏和研究。
三是资源配置优化引导市场投资。高校美术馆关注学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艺术展览方面,意味着更集中有效地分配资金、人力和空间等资源,以确保展览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高校美术馆展览在策划和举办过程中,会更多地考虑其对社会凝聚力、学术影响力、教育普及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力量,这意味着不仅仅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培养观众的艺术素养、建立艺术品牌、积累文化资本,为美术馆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高校美术馆的丰富与完善
“温州模式”下,高校美术馆在积极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其自身发展逻辑体现在管理体制、教育功能、校企合作以及公共美育等方面。此外,经济增长绩效也成为高校美术馆发展的基本需求。
诚然,高校美术馆的发展依托于高校美术的发展,需要结合地方特色、市场需求和高校自身优势,多方面协同合作,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美术人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机制,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因而,校企合作与就业对接成为高校美术馆新的发展模式。例如,温州大学美术馆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在2024年春季举办了美术、设计类双选会暨校企合作恳谈会,采取“展秀现场选才+校企恳谈”的形式,为用人单位带来别样的招聘体验。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也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储备。
高校美术馆不仅是温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温州人文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人文经济学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赋能、以文兴业,在发展中推动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是实现人民幸福、文化繁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统筹。这也表明,高校美术馆的发展需要将文化艺术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促进整体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