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产业上建学科 理工中重应用 争当“创新温州”建设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5日 来源:温州日报

  陈永光

  温州理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战略部署,紧扣温州“5+5+N”产业布局,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理工类应用型大学这个目标,跳出大学发展的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新路径、新赛道,聚焦“教科人一体”发展,争当“创新温州”建设的排头兵。学校近两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提升了135名,是全国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对接温州发展战略

  以“校城融合”助力创新温州

  一是在定位融合中体现“理工味”。以打造理工特色优势为办学方向,做强工科,做精理科,做特文科,以工办文、文为工用,以60%以上理工专业占比优势融入城市发展。二是在平台融合中助力“一港五谷”。与“数安港”共建数据要素研究平台,与“中国眼谷”开展眼科智慧诊疗研究,与“新光谷”相关研究院共建国际集成电路学院,与基因药谷、国际云软件谷、智能谷企业谋划打造一批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及行业解决方案。三是在场景融合中服务“强城行动”。设立温州大都市区发展研究院,下设千年斗城、数据智能等6大研究中心,与县(市、区)政府共建平台、攻关研发、转化成果,赋能城市发展。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创新温州的校城融合网已基本构建。

  对接温州产业布局

  以“学科产业融合”助力创新温州

  一是打造四大学科群,服务“5+5+N”产业。打造人工智能学科群,紧密服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学科群,紧密服务智能装备、电气、汽车零部件、泵阀产业;打造智能建造学科群,紧密服务建筑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打造现代服务学科群,紧密服务跨境电商、产品设计等产业领域,致力“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二是全力攻坚“申硕”,力促学科和产业创新融合。举全校之力推进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攻坚,获批2个省一流学科、5个市级一流学科,新设新能源汽车工程等12个工科专业,努力架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路”和“桥”。三是打造产业服务型科研团队,靶向服务企业。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电气等产业组建25个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团队,为5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链式”服务。四是打造系列科研创新平台,服务产业升级。组建选派一批科技副总、一批科技轻骑队、一批博士创新站,建设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年均增长25%以上,市重大科技项目获批数居全市高校第一,年均横向科研经费增长50%以上。学校获评我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专项先进单位。

  对接企业科创市场

  以“教科人融合”助力创新温州

  一是优化机构布局,无缝对接市场需求。创新设立学校市场部,调整院系布局,设立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对接市场需求动态革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方案,实现“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二是以高质量人才供给,回应市场需求。引进新西兰工程院院士、12名学科学术带头人、100多名青年博士,聘请200多名产业教授、行业导师,打造亲产业、联企业、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矩阵。同时学校招生录取位次号较转设前提升9万多名,本科毕业生留温率连续三年稳居在温本科高校第一;毕业生就业率年均96%以上。三是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群,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百盛联合集团共建“百盛联合学院”,百盛联合集团捐赠5000万元设立校企合作基金,共建温理工大学科技园。学校将“四千精神”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办学各环节,与万洋集团合作建立“万洋创业学院”,万洋集团出资500万元设立“万洋创业奖学金”,提供2000平方米空间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获批4个省部级现代产业学院;建立30多个校地企产学研基地、研究院、创新联合体,获批31个温州市博士创新站,大力推进教产城深度融合。学校牵头成立浙南闽北赣东应用型高校联盟,牵头成立澜湄国家创业教育联盟,努力唱响温州创新创业这张金名片。温理工的创新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大力支持,今年新增社会捐赠3100万元,教育基金会募集收入达8300多万元。

  大学与城市是双向赋能的命运共同体。温理工将以“办好一所大学、繁荣一座城市”为使命,聚力改革创新、聚力内涵提升、聚力校城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应用型理工类高校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建设“创新温州”、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研究得到以下项目的支持: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59):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协同路径研究;浙江省重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4GH034):应用型高校实质性突破产教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研究。

  作者系温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