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立足“千万工程” 优化和更新乡村全面振兴行动理念
张剑宇 刘宁涛
回应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部署,要求“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诸多经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千万工程”中汲取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需注重优化和更新乡村全面振兴的行动理念。
坚持党建引领与多元参与相统一。从建设清洁庭院到评选美丽庭院、从推行门前三包到实施垃圾分类、从评选文明家庭到举办村戏村晚,“千万工程”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主导性和多元参与主体性的协同价值。实践中,全省各地十分关注国家、社会、市场力量的在场,注重激发多元主体的主体性,体系化地构建了一个协同实践格局,为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重塑了协同治理理念。坚持党建引领,要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一如既往地将“三农”工作作为“一号”工作来抓,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高其对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的引领作用;坚持多元参与,要充分重视社会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参与主体的独特禀赋和不同特质,使其扬长避短、协作参与,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异质性实践推进。
坚持乡村行动与城乡互动相统一。“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不仅要关注实践主体在乡村场域的本土化、在地化实践,更要重视实践主体在城乡空间的流动性、交互性实践,这是“千万工程”探索揭示的空间互动理念。21世纪以来,地理位置独特、资源禀赋特殊、经济基础雄厚的浙江逐步发展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排头兵,温州探索则走在浙江前列。近年来,得益于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城乡要素流动实践的积极探索,温州城乡融合发展在“八八战略”的牵引下、“千万工程”的部署下走出了新的路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健全厘清了空间互动逻辑、拓宽了科学理念来源、畅通了要素流通渠道,这正是其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启迪所在。
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统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为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确证了方法融通理念。就顶层设计而言,面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必须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导向和衡量维度,系统性推进各类实践。就实践探索而言,应充分考虑各地各村地理位置、禀赋条件、文化底蕴、居民生活的差异,调动地方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契合自身发展条件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对于温州而言,应格外重视从“数字乡村”建设、“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低空经济”形态、“农旅融合”模式等种类繁多的各县(市、区)创新性探索中提炼模式、推动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相统一。面对农村千差万别的现实情境,党建引领下的实践主体既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乡村发展形态最终呈现出全省统筹兼顾与各地因地制宜的基本形态。这一总体写照揭示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其一,这一实践作为全省实施、全国推广的系统实践,在城乡行动空间、软硬基础设施、技术设施布局、观念机制建构等方面有着整体性要求和共通性安排,主张万千乡村齐头并进、各美其美。其二,这一实践在统筹兼顾的同时格外强调分类施策,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状况、空间地理位置、乡土文化底蕴、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差异,因地制宜地推进实践行动。“千万工程”的浙江实践和温州探索,在实践策略上为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明晰了辩证发展理念。
坚持立足当前与锚定长远相统一。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实践价值取向在于具有长久效力;机制得以长效的关键在于实践机制既能契合当下情境,又能满足未来需求。机制建构主体需坚持立足当前与锚定长远相统一,确保实践机制既能回应当下迫切挑战,又能顺应乡村发展趋势,继而提高乡村全面振兴机制的纵向延伸度。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居环境整治、从乡村产业发展到村民增收致富、从基层党建引领到乡村有效治理,“千万工程”能在实施20周年后依然发挥实践伟力、生产可靠经验,除了其内在蕴含科学理念、方法、机制外,还在于浙江全省上下始终具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自我革新力,由点及面、顺势而动、久久为功,这为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的健全提供了动态更新。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纵然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但仅有产业振兴和物质文明的乡村振兴是不可持续的,这是源自坚持绿色发展、重视环境整治、推进移风易俗、重视治理效能、关注农民共富的“千万工程”实践的经验启迪。“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必须遵循内容统合理念,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一方面,应正确理解产业振兴的地位,更新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农产品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有机农业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应重视生态环境、文明乡风、治理结构、社会情境等对乡村空间的重塑作用,推动乡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
总之,健全推动乡村全面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三农”工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启迪。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善于从取得历史性成就和突破性进展的“千万工程”浙江实践中汲取宝贵经验,不断更新赓续历史、立足现实、观照未来的发展理念,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实践进程。
本文系2024年度温州市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24QN08T)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张剑宇,东南大学;刘宁涛,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