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促职教发展 奏人才强音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 来源:温州日报

  李红 姜欣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创新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论断。如何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需要高质量落实好《决定》提出的“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使之成为一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契合点。

  以职普融通为关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提高了技术科学化、理论化、集约化水平,因而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也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从业者需要具有更为全面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广泛的教育学习机会、更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和融合,就成为了时代的必然选择,并已然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政策话语和改革方向。

  推进职普融通,则需要教育制度层面的改革、协调与重构。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职普融通制度,要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沟通与合作,让两种教育体系的要素在融合中显现出多样化,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选择机会和发展方向。一方面,打通职普在课程层面的融通。普通高中教育可借鉴北美综合高中模式,以必修和选修的方式开设开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逐步优化学生完成相关课程的学分结构,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未来专业和职业生涯方向。职业院校则可进一步加强科技和人文类课程建设,加强普通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写作能力、深度专业知识、道德识别与判断能力。这既为学生在学习黄金时期创造更多选择机会,也为其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实现资源层面的融通。随着职普融通的推进,可推进职普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建,实现课程结构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各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以产教融合为重点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供给匹配。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根本依据。助推产教融合,应以“四链”为着眼点,探寻产教融合的实践逻辑。一是聚焦教育链,通过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和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相关制度为培养人才注入强大动力;二是聚焦人才链,通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促进人才链匹配产业链来破解中国发展的教育密码;三是聚焦产业链,通过构建“人才校企共育、资源校企共建、发展校企共享”的校企合作新局面和形成高职专业群建设与产教融合同频共振的格局来助推现代产业的强劲发展;四是聚焦创新链,通过创新产学研协同的供给逻辑和创新推进职业教育科研及其成果转化来激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李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姜欣彤,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