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图说温州  ->  人文自然  -> 正文人文自然

“银杏黄”魅力何在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8日 来源: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每当看到满眼银杏变黄时,我们猛然意识到年终又到了。

  近日,网络上推荐了一大批市内银杏观赏点,各地银杏飘飘落落,几近尾声。这个秋冬,你是否被某一片“银杏黄”触动?

  众多植物中,银杏在各地特别受欢迎,经常享受“落地不扫”的优待,“银杏黄”究竟有何魅力?为何大家对银杏如此偏爱?

  一

  银杏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最早出现于2.8亿年前的石炭纪,一直以来被视作“世界第一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因其果实形似杏子,核为银白,宋代皇帝赐其名为“银杏”。

  据研究,在距今200余万年的第四纪冰期,原先活跃在其他地方的银杏类灭绝,只有在中国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形成“避难所”,此后,银杏在这片土地上与华夏儿女紧密相连,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成了银杏的故乡,而且也是栽培、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之一。银杏在我国可考证的栽培历史达千年之久,三国时盛植江南,唐宋则更加普遍。

  在亿万年的演变中,银杏造就了自身出众的气质。银杏树形优美,其树干端直、雄伟苍劲,苏东坡曾赞美:“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银杏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黄色,颇为美观,经常被作为庭园树及行道树。

  古建配银杏,一股悠远的气息扑面而来。青城山有三棵千年古银杏,一棵在天师洞前,距今1800多年,传说为张天师所植。北京大觉寺就有四棵银杏树,秋季到来,红墙黑瓦和黄杏,相得益彰,十分和谐。

  银杏叶片形如鸭脚,因此又被称为“鸭掌树”。它的叶子形状呈扇形,仿佛一幅幅精致的工艺品,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在学生时代,用随手捡到的一片银杏叶压在书本中制作而成的第一个书签?此外,银杏果,又称白果,和银杏叶自古就是中药之良材,白果还被列入《本草纲目》,深得中医欢迎。

  二

  自古以来,人们喜欢在四季百花中赋予意象,寄托情感,譬如斗雪的梅花、争春的杏花,又或是满塘夏荷、漫天秋枫,即使是百花齐放,银杏也能在“百花丛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自烟霞超绝尘,沧桑历阅视为珍。”银杏寿命悠长,人们一直将其视作“长寿”的象征。中国千年银杏比比皆是,比如瑞安贾岙村银杏拥有超千年历史,将目光放远至全国,千年银杏王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山东郯城县的3000年银杏王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神树”,而在杭州天目山中的“五世同堂”银杏更是传说已有上万年树龄,可以说是纵观风云、遍历古今。

  许多人将银杏视作一个经验丰富、慈祥和蔼的长辈,既寄予人们长寿延绵的期望,也歌颂历经风霜雨雪依然独自矗立的坚韧不拔。

  银杏叶通常呈现“心”字形状,一柄两叶,酷似两颗相爱的心连在一起,同时,银杏20年结果、再20年开花,因此与爱情的“坚守”常常相联系。银杏是雌雄异株的植物,许多人在栽种时往往喜欢雌雄同种,多年后长成并蒂连枝,千百年的陪伴涌现出许多爱的故事。比如,在文成县桂山乡就有一对千年夫妻银杏,两株银杏树相隔不过五六米,两棵树手挽手,肩并肩,千年以来仿佛向世人述说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故事。

  银杏还有许多特点,如白果寓意“高洁”“多子多福”等,不论如何,看似写杏咏杏,实则银杏完美契合了我们民族的情感和品德,也许这也是银杏独有魅力所在。

  三

  银杏自古就在民间享有不小的名气,如今又是大家赏秋冬美景的重要打卡点,在文化旅游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野生银杏存量越来越少,早已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单,且种植的银杏古树分布分散,难以统一管理,加之环境的不断变迁,人类行为的强烈干扰,部分古树树势逐渐衰退,形势严峻。那么,该如何真正让银杏成为秋冬常驻风景线呢?

  科学保护妥善照顾。野生银杏具备相当高的研究价值,需要严格保护自然不必多说,但人工种植的银杏也需要在保护上仔细思量,加强对老树、新树的宣传,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同时对于上了年纪的古银杏建立完善的科学养护管理体系,确保每棵树都得到妥善的照顾。

  “国树”之名呼声已久。多年来,民间一直有将银杏树定为“国树”的呼声,就像大熊猫“国宝”一样,我们知道,银杏外形优美大气,叶果等又有不错的经济药用价值,且不少城市分布有古银杏,在一定程度上较符合“国树”名号。成都市、丹东市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将银杏定位“市树”,如今已深入人心,因此将银杏提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既呼应民心,也能利于保护传承。

  融入文化长盛不衰。樱花最早源自中国,汉唐时期就流行于民间,也常见于文人诗句中,如今却扬名于日本,成为其国花,原因为何?因为其未能成为华夏文化主流,因此,想要传承好银杏,就要传承旧文化、融入新文化,主动挖掘银杏树背后的故事,与当今群众喜爱的文化体验形式相融合,比如推出“银杏作画”“银杏手捧花”、毛绒文创等,受到不少关注。

  银杏黄,不只是一抹风景,更是一部史书、一份传承。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唯有银杏依然耸立,传递着无数记忆与故事。我们要做的是,读懂这份“银杏黄”的魅力,并传承好这片叶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