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社交因何风行
一起去听偶像的演唱会,相约去瓯江边来一场酣畅夜跑……三五成群,有说有笑,这是繁忙工作场景下的一道道流动风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一种名为“搭子”的新兴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迅速流行起来。球搭子、逛街搭子、考研搭子甚至是下班即失联的话搭子、一起拼起送费的咖啡搭子等,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年轻人搭不到”。
《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有搭子,而31%没有搭子的年轻人,也有一半以上想要有个搭子。
那么,搭子社交与传统社交相比有什么不同点?又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的?
一
“搭子”一词,其实早在2007版《上海话大词典》中就出现过,其释义为:“对某件事有共同兴趣的人,引申为合伙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Z世代”年轻人赋予了搭子新的含义“生人之上、朋友未满”。而搭子社交以弱社交、轻社交为“立身之本”,精准匹配了年轻人既要空间、又要陪伴的需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精准陪伴、互不打搅。搭子社交采用类似互联网中的算法系统,在海量信息中,根据需求定向搜索、选择匹配,主打的就是一手垂直领域的精准陪伴。
从饭搭子到健身搭子,从追剧搭子到旅游搭子,从狼人杀搭子到演唱会搭子等等,类似这样的搭子社交既不会像平静的湖水一样太过冰凉,又不会像热水沸腾后容易烫伤自己,而是如温泉一般浸润了年轻人的心灵,需要时互相陪伴,不需要时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绝不拖泥带水、死缠烂打。
特点二:轻松写意、万事可搭。这届年轻人凡事都要给自己找个搭子,而搭子的“选拔”条件异常简单,相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口味、相同的目的等,只要有任何一点能搭得上边,就能成为“限时限量”的趣缘关系。
例如,独自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闲暇之余约上有缘的“同城搭子”与这座陌生城市开启一场“破冰行动”;因生育缩小社交圈的宝妈,约上“育儿搭子”或结伴探店或下午茶咖啡或露营野炊,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早出晚归的男生,晚饭后约上三五“游戏搭子”,肆意释放着一天的疲惫。
特点三:潜力无限,进退自如。对于大多数的搭子来说,感情的起点较低,后续的发展是渐行渐远还是渐行渐近完全自由,在搭子行为结束后,你们可以瞬间“解绑”结束这段关系,重新寻找新搭子;可以达成“无负担、浅社交”的默契;也可以“搭”出火花,成为挚友;甚至是一拍即合,成为理想中的另一半。
二
搭子社交的出现不是偶然,是年轻人群体性孤独“后遗症”夹杂着多种条件催生的必然结果。
其一,搭子社交顺应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2019年以来,抖音、快手、腾讯、百度等公司看中了平台社交的前景,以社交闭环方式精准锁定用户群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小红书、Soul、带带、陌陌、盼盼等APP脱颖而出,带动搭子社交一路变火。
在小红书搜索关键词“搭子”,光是饭搭子就有超过2亿浏览量,为搭子社交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其二,搭子社交契合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手头上有点紧,经济上吃不消”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随着第二杯半价、团购套餐、满减活动等消费折扣的出现,这届年轻人更倾向于精打细算,与有同等需求的人AA消费,以此获得最大的折扣力度与心理满足。
比如想去旅游,一个人去又贵又孤单,与搭子分摊住宿、交通和其他费用,既能减轻经济压力,又能丰富旅行体验,何乐而不为?
其三,搭子社交精准迎合了年轻人的社会需要。牛津大学人类学家项飙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就提到了“消灭附近”这一概念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重拾附近可以帮助年轻人在快节奏的原子化生活中了解多样化领域,重构社会关系。
在这个背景下,找搭子自然成为了年轻人缓解孤独、重拾附近的“灵丹妙药”,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又最大限度淡化了所需付出的时间和情感成本。
三
要想真正让搭子社交走向正轨,让搭子文化展现无穷情感魅力,需要个人与社会通力协作。对此,笔者想到三句话:
转移重心,以真诚打开格局。在《重庆森林》里,有这样一句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感情也是一样,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我们用心维护和经营。
与其把搭子当作社交“工具人”,倒不如将其视为重拾“附近”的第一步,将侧重点从“社交”转换到“搭子”身上,放下思想包袱,减少付出回报收益率的考量,以赤诚之心对待每一段关系,在互相理解与尊重中探索更多精神联系的可能性,或许能够在搭子中收获值得托付真心的莫逆之交。
安全问题,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由于“搭子社交”的低成本、低门槛和精准目的性,成为了不法分子心生二意的温床。比如,2022年世界杯期间,一名诈骗分子假借球搭子名义行诈骗之实被警方抓捕;云南一姑娘找了旅行搭子被人以三万元价格卖进山中当“压寨夫人”。
因此,在选搭子时可以先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同事等熟悉人群中入手,如果确需在网络寻找,可多参考热心网友的几个小妙招:“可以先互相了解一下脾气性格,好的搭子不怕迟约”“如果对方催得很急,要多留个心眼”“尽量约在公共场所见面”“与家人手机绑定定位,随时报备行程”等等。
加强管理,还搭子社交一个清朗的环境。做好对内容的监测、审核与管理毋庸置疑是平台应尽的责任,但是许多网友发布的一些社交暗语却让平台犯了难。比如前段时间某平台被爆出存在“绿色交易”“旅行搭子,费用全包”等内部“行话”,如不深入调查、仔细甄别,恐怕就会成为漏网之鱼。
因此,一方面,平台要对照中央网信办发布的13项加强自媒体管理的工作要求,加强对平台内容的监测、审核与管理,尽快补齐搭子社交的监管盲区,防止旧暗号以新形式卷土重来。另一方面,广大网友要用好监督“利剑”,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可立即投诉举报,将别有用心的“老鼠屎”尽快清理出去,不要坏了一锅好粥。
尽管搭子社交并不完美,但其本身并没有错,其存在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里的一剂“调味料”、一次“考察试用”,不论结果是相看两厌还是成功转正,人际关系的触角总会弥漫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