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浅谈温州打造共富市集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来源:温州日报

  杨美凤 岑利

  共富市集是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消费形态变化,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从过程性维度看,是城乡空间结构重组整合、管控赋能的重要实现领域;从关系性维度看,是城乡居民社会互动与公共交往的至要生活空间;从要素性维度看,是推动劳动力、资本、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必要交换场所。

  当前共富市集的主要模式

  模式一:“步行街+市集”。基于步行街二次开发,增加商家规模,开展热场互动,扩大客群流量。一些特色步行街开展夏日夜市,把单纯夜市变成集帐篷夜市、后备箱夜市、“共富工坊”于一身的市集。

  模式二:“景区+市集”。依托旅游景区丰富客源和良好游玩体验,吸引过夜游客,发展夜间经济。丽水“云和梯田”汇集潮玩好物,特色小吃、精美产品吸引大量游客消费打卡,形成独特的创意市集。

  模式三:“社区+市集”。“社区+红色合伙人+市集”汇集各种美食,提供甜糯麻、爆米花、烤肠和糖葫芦以及非遗美味。鹿城区宏源社区采用“汽车+夜市+社区新零售”管理模式,解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增进了市民对社区的感情。

  模式四:“创客空间+市集”。义乌李祖村创新“1+3+X”党建联建模式,“多巴胺”共富市集提供直播培训、视频拍摄、创业孵化、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一站式”服务,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创客共享“云上经济”红利,农民化身“新农人”、农播成为“新农活”、农品变作“网红货”。

  模式五:“艺术+市集”。永嘉上日川村利用得天独厚的箬溪,唱响“半村丹青·半村烟火”,谋划产业链布局,建成海丝文化交流重要节点,创建田园草堂、箬溪精舍、美术馆、书法馆、画廊、文化礼堂、颜料加工、“共富工坊”、艺术家工作室等九大场馆,先后举行“伦敦遇上温州、巴黎遇上温州、米兰遇上温州”等活动,构建农副产品销售链、书画作品加工链、研学写生亲子康养供应链,满足人们对共富生活、艺术生活、健康生活的需求。

  当前共富市集存在的问题

  每一项新型业态的产生,都会带来难得的机遇,也会产生相应的挑战。

  缺乏行业标准。共富市集商品固然廉价,同时产品来源、商品质量需要得到有效保障。少部分经营户销售网红冰激凌等小吃零食,缺乏相关资质。开放的制作场地往往无法确保原料、厨具、餐具等的卫生状况,食品卫生安全存在风险。市集主办方大多只需要摆摊者提供健康证明、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等,彼此之间并无约束。

  缺乏空间规划。共富市集形成过程中,地理位置一般选择在城乡主干道或交通要道附近。周边交通便利被组织者所考量,容易使主体受到外界因素阻碍丧失部分专属空间,如交通空间在场地规划上的影响、交通干道对整体功能布局的破坏等,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缺失地域特色。共富市集地域性明显又兼具独特性。急于塑造特色风貌的市集,忽略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容易造成表象化,过度追求仿古风潮。这样追求的所谓空间并不是真正具有文化底蕴的市集。存在与周边建筑及景观环境格格不入的窘境,现代统一的“新农村”风格以飞速上升的趋势出现在乡村环境中,其扩建改造的翻新风貌与市集空间建筑往往呈现新与旧、现代与质朴的冲突。

  打造温州共富市集的对策建议

  在建设市集的过程中,需要尊重生活习俗、产业特色、文明底色,与“共富工坊”“瓯越鲜风”等公益品牌相融合,挖掘各地老字号、非遗传承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通过设计的美化转化,赋予更多的文化元素,增添活力、提升美感、升华内涵。

  加强顶层设计,培育主题品牌IP。政府各部门应当包容、爱护、支持这种新型的经营业态,从政策法规各方面给后备箱创业等创造便利,在服务质量方面打好“提前量”,营造更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在品牌创建上,积极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品牌,如“浙派好礼、温州有戏”,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在特色项目打造上,提升“侨家乐”民宿、“好梦时代(homestay)”,创建书村、诗村、画村、柿村、麦饼村、葡萄村、咖啡村等既有文化韵味、又有诗情画意的主题共富市集。

  加强管控力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监管部门要科学管控、适度管控、有效管控,针对新生事物,积极开展帮扶性指导。针对区域特点,建立管理体系,根据“定时间、定位置、定业态、定收费”原则,设立共富市集区摊点。在食品安全方面,及时规范标准,食品摊贩应主动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申报登记、注册领证,并在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备案;在醒目地方悬挂粘贴营业许可、备案证明、卫生证明等。

  加强空间设计,促进地域特色建设。建筑形态、临时摊贩、公共设施等均作为元素点,进行空间更新设计,以宏观层面的“面”状区域考虑,由“点”连“线”,最大程度展现空间形态,赋予点线面不同的空间功能,呈现本地特色。乡土文化在市集中充分展现,可以摆脱“模式化”雷同,适当引入村落文化、地域特色,能为市集带来发展机遇,在实现自由贸易的同时,通过商业形态吸引潜在客群。

  加大谋划宣传,创造消费集聚效应。建议相关部门专门出台政策意见和支持举措,着力突出共富功能,重点扶持低收入群体等就业创业,形成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带富效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与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造更好的消费集聚空间。在和合文化园、白鹿洲公园、南塘老街等联合打造温州国际文化共富小院,形成立体式场景,形成温州统一的共富市集品牌。选树典型、加大宣传、持续报道,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示范效应。

  作者单位:杨美凤,温州市委党校;岑利,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