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答好四大命题 大力推进温理工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来源:温州日报

  陈永光

  当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引擎的大时代,面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成教育强国的大机遇,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亟须加快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大背景,温州理工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更好地发挥地方性应用型理工类大学在支持全面创新中立柱架梁的基础作用。

  举旗定向回答好方向命题

  面对新征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温理工必须要回答好的方向命题。一是坚定凝心铸魂的政治定力。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环节,确保学校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定力。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找准应用型高校在教育强国、产业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定位,立足温理工的办学职责使命,培养国家所想、产业所急、城市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扛起使命、展现担当。三是坚定立德树人的任务定力。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更多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放大视野回答好目标命题

  面对新征程,如何发挥特色优势,建设一流理工强校,是温理工必须要回答好的目标命题。一是在发展愿景上:到2026年,全力创建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综合实力进入国内高校前400名;到2030年,争取获得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到2035年,具备更名“温州理工大学”的条件;到2040年,争取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二是在发展版图上:立足温州、面向全国、接轨国际,持续打造理工特色和优势,走具有产业特色、温州特点、理工特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道路,全面建成特色鲜明、浙南闽北赣东一流的理工类应用型强校。三是在发展品牌上:紧扣温州发展战略和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的新路径,促进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产业社区“三区融通”,成为温州城市发展的动力源、创新人才的孵化器、高等教育的金名片。

  蓄势强发回答好战略命题

  面对新征程,如何培育关键性动能,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是温理工必须要回答好的战略命题。一要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围绕重点领域和学科发展,力争引育引爆性、引领型“高峰”人才,深入实施一流应用型人才揽蓄行动、“双师型”教师提质行动,遴选“产业教授”“本土专家”,持续优化教师多元发展、分类评价机制,推动各类人才竞相奔涌。二要大力推进“改革强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待改进、办学特色待凝练、科研能力待提升、产教融合不紧密等问题短板,谋深谋实育人方式、人事分配、学科建设、科研实践、管理服务、资源使用等一系列牵引性强的改革项目,加快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要大力推进“创新强校”。充分对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健全创新成果分类评价机制、市场化评价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激活广大教师创新创造创业的原动力。深化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研发实体等产学研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匹配。

  攻坚奋进回答好发展命题

  面对新征程,如何再突破再提升,建成高水平理工类应用型大学,是温理工必须要回答好的发展命题。一是在人才培养上,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谋划好“人工智能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推进“专业+数智技术赋能”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完善,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温理工路径。二是在科学研究上,紧密对接温州打造全省“第三极”、打造“5+5”现代产业体系和“双快于、双破万、双翻番”目标,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造峰行动”全面提升科研能力。谋划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学科筑原造峰行动方案”,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科筑高原、造高峰、强特色,努力实现省一流学科A类、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的突破。以“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等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推进文理渗透、理工交叉、工管结合,致力形成“高峰引领、交叉融合、集群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打造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应用一体化场景,强化原创性、引领性、应用性科技攻关,以科教协同提升科技服务能级。三是在社会服务上,谋划好“校城融合实施方案”。深化校地企合作,推进产业、学科、专业、课程、现代产业学院“集群式发展、一体化建设”。四是在文化传承创新上,谋划好“文化建设方案”,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传承创新实践体系,继承、挖掘、弘扬“温州人精神”“四千精神”等富有温州特色的创新文化、创业文化,深入推进“温州学”研究。五是在国际交流合作上,实施教育国际化提速计划,谋划好“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持续擦亮澜湄国家国际合作等品牌,扩大与海外一流高校深层次合作交流,积极争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国际化办学路径与模式。

  作者系温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