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引力 黏力 张力”三维视角下 青年留温就业创业的路径探赜
余豪骥 程歆盈
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等重要内容,表明青年群体在就业支持、人才培育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抓好青年留温就业创业是我市青年发展型、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先手棋”,是助推“强城行动”、冲刺“双万”城市的迫切需要,是破解就业矛盾的现实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
强认知扩增量
提升青年留温就业创业“引力”
一是凝聚合力,协同引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政府、高校、企业三方需进一步凝聚共识,以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引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地方特色的市场适配型青年人才为目标,融入温州高质量发展和现实所需。三方需紧密协作,明晰权责,充分沟通,协同发力,招才引智促留温。二是因地制宜,分类引才。紧扣我市产业规划布局,依据核心策源地、成果转化区、开放创新区的功能划分,健全不同青年人才留温就业创业的机制体系。同时,要前瞻未来产业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提前谋划、布局、储备一批诸如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网络通信、运输供应等重点领域的青年人才。三是突出特色,全面引才。一方面,集思广益总结提炼留温文化,凝聚青年留温就业创业的“温州印象”,培育留温青年文化共同体意识。持续全面宣传,加深青年的城市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温州民营经济特色优势,面向全国举办“民资+青智”创新创业大赛,政企联动,校地联合,“大手笔”地设立项目孵化基金,用真金白银吸引青年筑梦温州。
凝认同优存量
提升青年留温就业创业“黏力”
一是优化供给,让青年“留在温州”。一方面,持续宣传推广留温青年创业就业的各类政策优势,强化惠青政策落实力度,为青年提供更多便利条件。比如设立“企业资助、高校推荐、政府把关”的专项基金,帮助留温青年创业就业。另一方面,聚焦青年职业发展各阶段的所需所盼,建立完善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的促进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打造良好就业创业生态。二是极致服务,让青年“留恋温州”。校地企需树立协同服务观,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为青年提供精准、精细、精心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助力青年职业生涯发展。比如,搭建全市青年留温就业创业的数据信息平台,由政府统筹,企业更新岗位需求,高校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青年在线求职解惑,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促进“政、校、企、青”四方供需匹配,实现青年留温就业创业工作精准化和高效化。三是关心厚爱,让青年“爱上温州”。密切关注留温青年社会心态发生的新变化,比如Z时代青年“差序心态”、职业价值观异化、伦理风险和心理健康等。一方面,加强对青年成长的政治引领。持续完善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校地协同,帮助青年树立良好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文化观等。另一方面,持续强化温州与青年的“命运共同体”思维。以温州“四千精神”为引领,探索构建“守正创新、感恩奋斗”的留温青年就业创业精神图谱。
搭平台塑变量
提升青年留温就业创业“张力”
一是层次化布局青年职业培育平台。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深刻认识到从业者区别于智能机器的关键能力,引育青年以追求学习能力和成长增量为中心,适应不可知未来的能力。校地之间要达成共识,进一步明确科技型、应用型、高职类院校人才培育方向。建立技能型、技术型、领军型青年人才层次化培育生态机制,从重视领军人才的“火车头”模式逐步发展成为青年人才齐头并进且全面发展的“动车组”新动力模式。二是多元化布局青年职业发展创新平台。围绕创新精神和跨界能力,着力完善产科教一体化的青年人才创新培养机制,促进学校、企业、行业以及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一方面,为各行业职青代表搭建交流高地,促进跨界交流。另一方面,打造留温青年职业交流标杆项目,比如以温州肯恩大学为桥梁,举办中外青年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大赛,探索友城青年交往新模式。三是差异化布局青年职业交流文化平台。围绕青年职业主题,在城市不同区域打造一批轻资本嵌入式、小而美、多主体的青年职业文化交流策展空间。围绕新农人、文创、建筑、教师、医生、律师、绘画书法、音乐等不同留温青年职业,设立数个“职业青年立方”,让青年能自由激荡灵感,装点城市职青氛围。同时,发布“五城三园+温青体验官”计划、举办“青年话温州”论坛、颁布“温职青年”榜样人物等,鼓励青年和社会良性互动,引领和推动社会变革。
本文系2024年度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部门合作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温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