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瓯越名人  -> 正文瓯越名人

宋词大咖故乡情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来源:

  当我们说到宋词,通常会想到苏东坡、柳永,或者李清照。

  但是在南宋,有个温州人,他的词流行程度超过了李清照及陆游、黄庭坚等名家。当时世人对他的评价是:“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

  晚清以来最流行的《宋词三百首》选集,他有两首词作入选。他也是整个宋朝唯一有词集传世的温籍文学家。

  这个人,便是卢祖皋,人称卢蒲江,因为他出生于龙湾蒲州(以陆名,为蒲州;以水名,为蒲江),自号蒲江。

  他的词当初为何那么流行?可如今,为何许多温州人却不晓得其诗词作品?

  我们不妨从他的出生地说起,再慢慢还原一个宋词大咖的形象。

  一

  浙南水乡温州,如往常,端午总是几乎和梅雨同时到来,正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如千百年来,每到端午时节,温州水路上的人们,就会举行龙舟夺标赛。

  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这个节日,正是出生于温州的游子对温州最强烈的故乡记忆符号之一。

  那一年端午,身在淮西池州任职的卢祖皋,便写了一首《水龙吟·淮西重午》。温州人必定都知道,即便800年后的今日,这里的人们依然叫端午为“重午”。

  这首词的上阕为:“会昌湖上扁舟,几年不醉西山路。流光又是,宫衣初试,安榴半吐。千里江山,满川烟草,薰风淮楚。念离骚恨远,独醒人去,阑干外,谁怀古。”

  少年时的卢祖皋,常常从蒲江登水路,过会昌湖到温州市中心。于是他想家的时候,写的是:“会昌湖上扁舟,几年不醉西山路。”

  蒲州,意即如今的龙湾蒲州街道一带,在宋时还是温州古城东郊的江中小岛,因为岛上长满蒲草,故名。

  关于他的出生地,他的词作《木兰花慢·向蒲江佳处》正文前有一小段文字写道:“先君买屋蒲州,半属叶氏,似之五兄方并得之。因举六秩之庆,并致贺札。”

  这首词同样是他在外地写的,想到已故的父亲当年在蒲江买屋定居的事,词中回忆祖屋,有这样的环境描写:“有碧嶂青池,幽花瘦竹,白鹭苍烟。”

  当然,如今的蒲州,早已找不到这样的山水环境。改革开放后,因为水、陆、空等便捷的交通优势,蒲州是温州最早富起来的地方之一,这里先后有温州紧固件市场、文化用品市场、广纳五金市场和装饰建材四大市场,同时还是中国制笔之都。曾经的江中小岛,如今已是一片高楼大厦矗立的滨江新天地。

  其实,早在明朝,卢祖皋的卢氏祖屋就遭过兵祸,再后来,就找不到了。

  好在卢祖皋是一位宋词名家,许多人在做宋词合集的时候,都陆续收录了他的许多作品。正是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依然能够部分还原他的生活轨迹。

  二

  了解宋词的人都知道,宋朝的词,大部分都是依据固有的词牌名,填词之后交由歌女弹唱的。因为许多宋词文字优美、合乎音律,就渐渐被人们记住,而后成了经典。

  卢祖皋流传于世的96首词作中,经典的《宋词三百首》传本,通常录用《宴清都·初春》《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两首经典词作。

  这两首词都写得如诗如画。

  其中《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全词如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这可以说是卢祖皋词作中的典型风格:典雅、婉约、伤感、极具画面感和渲染力。

  关于宋词的赏析,不得不提到“自传日记体”的误区。比如许多人读李清照的词,当李清照写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时候,有些人就会说,这是李清照在某年某月思念她的丈夫时所写的。

  但事实上,词,一如当下的流行歌曲,是一种艺术创作,是拿去给歌手演唱用的。所以,若非作者特别注明,其实许多词作并非表现的是词作者自己的心事,而只是对歌手(在宋朝通常是歌女)心情的描摹。

  一旦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很容易赏析卢祖皋的婉约词,并读懂他的风格。

  通读卢祖皋的传世词作,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为美女的闺怨词,意即人们所说的“闲愁”。这类题材看似不经意,但是在南宋却确实是一种流行。在当时,男性词人能作最优美的女主词,被称为是上品,正如后来京剧中扮女相的男旦。

  比如,他的《谒金门·闲院宇》,同样是此类风格,全词如下:“闲院宇。独自行来行去。花片无声帘外雨。峭寒生碧树。做弄清明时序。料理春酲情绪。忆得归时停棹处。画桥看落絮。”

  作为宋词大咖的卢祖皋,确实清丽、婉约及哀怨。

  但真实的“自传日记体”词人卢祖皋,却能让我们拼凑出温州800年前的许多细节来。

  三

  卢祖皋青少年时期在温州度过,由于年少父母双亡,后由舅舅、曾任温州知府的楼钥抚养长大。在著名文学家楼钥的悉心教导下,卢祖皋年少就有了文名。

  他在温州生活的年代,正处于古代温州最辉煌的南宋时期。其时,南宋与金人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平。虽然宋人收复北土无望,但是保有了长期和平的温州这片土地,在这期间凭着强大的江海水路贸易网,变得比此前任何时候都富庶。

  其时,温州文学界更是大家辈出,和卢祖皋交往密切的,就有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四位江湖派诗人“永嘉四灵”、当时温州诗社的灵魂人物许及之等人。而整个宋朝,温州著名词人,仅卢祖皋一人。

  作为前辈大家,叶适曾写诗赠卢祖皋,其中有言:“家住东郊深,能诗人共寻。”

  翻看卢祖皋与“永嘉四灵”等人的彼此唱酬诗作,不难勾勒出当时的一些画面。

  “永嘉四灵”的四位温州诗人,风格都较相近,诗学晚唐,重苦吟,诗风多恬淡。卢祖皋与他们的唱酬中,诗风也相近。他们多半一起泛舟于温州古城西面的会昌湖,载酒作歌。所以,后来,卢祖皋在想念其中的诗人赵师秀时,写下了这样一句:“想见湖居友,扁舟不肯归。”

  当然,除了故乡的人,卢祖皋想念的还有故乡的山水风物。

  比如,关于儿时故乡,他写的是:“尚忆儿童旧地,疏帘外、烟雨新晴。微吟罢,渔歌响答,欸乃醉中听。”

  这确实是如烟的往事,如画的故乡。当时的蒲州,是瓯江入海口的一处小渔村,多的是捕鱼的船和泛舟唱歌的渔人。

  云山风林摄他还有一首很经典的咏物小诗《种橘》:“小擘枝头满袖香,累累秋实正宜霜。每来长是移时去,为尔风流似故乡。”

  南宋时的温州,柑橘闻名全国,是朝廷的贡品。因这层关系,当时的瓯江边、塘河畔,到处是橘园。所以,卢祖皋思念故乡的时候,就去他自己种的柑橘旁,一坐老半天,在柑橘的香气中,回忆着故乡的点滴。

  卢祖皋的一生,都对故乡一往情深。自1199年考取进士后,他先后任职于池州、苏州与杭州。后因种种原因,十年复十年,迟迟没有归故里。

  而他晚年的心愿,其实是归隐故乡,“筑太玉之坻”。太玉,说的是太玉洞天,也就是温州华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