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瓯越名人  -> 正文瓯越名人

寻踪姜立纲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2日 来源:

  近日,龙湾区海城街道东溪村数位村民,从中国国家图书馆拓印了一份碑记。碑记题为《赐进士题名记》,也就是过去所说的皇榜。这份皇榜,来自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奉敕撰文者为吏部尚书徐溥,书写并篆额者为太仆寺少卿姜立纲。

  为皇帝誊写皇榜者姜立纲,曾被明朝后世尊为“一代书宗”。他7岁离开温州赴朝廷,52岁回到家乡东溪,55岁于家中辞世。

  因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朝中度过,近现代的温州人中鲜有知之者。

  然而,姜立纲的书法,不仅影响过明朝数代人,他的书风对日本及新加坡的影响,至今犹在。

  姜立纲自号东溪,常以“永嘉姜立纲”落款。踏入东溪,确实还能找到不少他的踪迹。

  一

  东溪,又名东岙,位于大罗山山脉一角,过去曾长期属于瑞安梅头。

  岙,是个古地名词,古时几乎只出现于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特指海边山脚平坦地带。

  进入东溪,村中有清澈的溪流。溪流之畔,是有着数株巨大古榕树的公园。

  公元1444年,姜立纲就在这里出生

  。按当时的地理环境分析,梅头属于温州大型盐场永嘉场的一角。梅,指山上有一片梅花岗;头,指的是海边的码头、埠头。

  如今,我们看东溪村的地理位置,离瓯江入海口大约有十几公里路程。但是在500多年前,温州的东海海岸线要更偏西,海平面也高出许多。若将如今的东溪置入当时的具体地理环境,其实就是海边的山脚平坦地带。

  东溪姜氏,是外地迁至梅头定居较早的家族,东溪姜氏初祖是姜立纲以上三代人,而后繁衍生息,至于今,东溪70%以上的人口依旧为姜姓。

  遥想500年前,东溪有山有梅有溪水,还有山岙可以耕种,不远处就是海边的码头,又紧挨着繁忙的温州盐路,确实是安家的好地方。

  明·黄佐《翰林院记·选充秀才》条云:“秀才之选始自太祖(朱元璋)时,然未始隶翰林也。英宗时,始选奇童及善书法,充本院(翰林院)秀才。天顺中有姜立纲,字廷宪,居梅头里,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

  以上的史料说明,姜立纲是个神童,7岁就被命为翰林院秀才。

  这个因为擅长书法而被召入朝廷的7岁神童,他人生的前几年里,经历了什么?

  二

  东溪村的姜氏宗祠,至今保存着数块年代久远的珍贵石碑,且基本完整,字迹清晰。

  进门第一块石碑,正面是《赤崖姜先生新盖祠堂碑记》,由章玄应撰文,姜立纲书篆。无疑,这就是姜立纲时代留下的碑记。

  背面的碑刻,名为《先考赤崖姜府君祠堂碑后记》,碑上刻的字体,是非常娟秀工整的小楷。在近年发表的有关姜立纲的作品中,大多作者都认为这篇碑记的书写者也是姜立纲。

  仔细看碑文,却不难发现一些问题。该碑文落款是“男立经斋沐顿首谨书并篆”。经,繁体字为“經”;纲,繁体字为“綱”。人们很容易把这里的“經”,解读成因年代久远失去了外框的“綱”。

  碑文落款的时间,写着大明嘉靖七年,也就是公元1528年,但姜立纲早在1498年就过世了呀。

  其实,真实答案,就存在于石碑正面的《赤崖姜先生新盖祠堂碑记》中。这密密麻麻的小楷字中,有一句写道:“同郡章玄应撰文,侄姜立纲书篆。”

  也就是说,事实上,姜立经和姜立纲是堂兄弟。在同时代的姜家,不仅姜立纲是小楷大家,姜立经同样是小楷大家,且两人的书风极其相似,以至于令许多人都误认了。

  那么,姜立纲出生时期的东溪姜氏,到底是怎样的家庭呢?

  我们可以从《先考赤崖姜府君祠堂碑后记》看出来,里面正好清楚记下了姜家当时的田产,这些田产广泛分布于当时当地的一都、三都、五都、六都、七都。当时姜家买的墓地,则位于今瓯海南白象金竹山。

  可见,姜立纲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大户之子。而且,姜家家学非同一般。

  据姜氏族谱,姜立纲的祖母为周旋之姑母周氏。周旋,是温州鹿城区历史上唯一的一名文状元,出生于今鹿城区横渎,于公元1436年状元及第。

  姜立纲,也许还包括他的堂兄弟们,启蒙老师便是祖母周氏。

  在姜家后来口口相传的故事中,父亲看到幼年的姜立纲天赋异禀,还特地将他带到仙岩寺,跟当时的书法大师觉禅和尚习书法心法。正是因这位书法家的引荐,幼年姜立纲的书法作品得以被传到当时的英宗皇帝手中,并得到特别的青睐。

  传说故事已不可考,但姜立纲7岁入翰林院时,他的表亲周旋正任职于翰林院侍讲,却是真的。

  三

  翻阅《明实录·孝宗实录》,其中弘治八年十二月(农历1495年十二月)有这样一句记录:“戊辰,太仆寺少卿姜立纲为其父故封太仆寺少卿璧全,乞祭葬,礼部言例不当与,特许之。”

  如上所述,为朝廷工作了40年后,这位姜东溪,因为父亲病故,终于被特许,得以再度回到儿时的故乡。

  这位游子,正是在离家的40多年里,确立了“一代书宗”的地位。

  公元1463年,姜立纲被授中书舍人一职,供职内阁制敕房办事,为皇帝誊录诏旨。这也意味着,此时的姜立纲,已然深谙明朝“台阁体”的精髓。

  台阁体,初创于明朝初期,代表人物为明成祖时期的“二沈”:沈度、沈粲兄弟。之后的代表人物,便是姜立纲。

  姜立纲的台阁体,时人称姜体,是他那个时代的皇家代表性字体。

  姜立纲的书法流行于国内时,正值日本新修京都国门,日本朝廷特意向明朝派遣使者,恳请姜立纲为新国门题写匾额。从此,姜立纲的字,也被高悬在了日本国门之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989年,日本多位专家组团寻到了东溪。可惜,几天的寻访中,他们并未得到500年前那个书法外交事件的更多信息。

  时光又过了30年,这回,是东溪村的姜氏后人组团成立了姜立纲研究会,开启了全国各地寻找姜立纲踪迹的路。眼下,他们已收集了许多件姜立纲真品复制品、碑刻拓本等珍贵资料,正准备在村里辟一块地修建纪念馆。

  2018年,澳门大学教授李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发现姜立纲《史记》手抄珍藏本,这部手抄本达50万余字。2020年11月,经多方努力,姜立纲手抄本《史记》复刻本实物,终于展现在了温州人面前。

  在东溪的姜氏宗祠里,还保留着一块完整的石碑,篆题为《谕祭》。碑文中写道:“尔以秀颖之资,通敏之器,列官禁近四十年,由郎署而贰卿,阶侍经筵而预编纂,操心匪懈,奉职惟勤。顾委用之方殷,乃乞归而终制,竟以毁伤之过,遂成长往之悲。”

  公元1498年,姜立纲因父丧过于悲痛,也于故乡东溪辞世。

  随着近年越来越多的姜立纲书法真迹被发现,“一代书宗”的艺术世界,想必会更丰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