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楼何以成为“山水诗第一楼”?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从谢灵运开始,永嘉山水、春草池塘成为一代代骚人墨客心中一份亘古不变的情怀,池上楼作为山水诗第一楼引得无数诗人翘首向往。
1月初,完成陈列提升的“山水诗第一楼”在市区池上楼揭牌。
在温州人心中,池上楼已不只是楼,早已化成了绕不过去的一个文化符号,留存在一代又一代温州人的集体记忆里。
一
今天,让我们从再次诵读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开始细说池上楼……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图片何谓池上楼,顾名思义,池塘边上的楼。其命名如此信手拈来,人们往往将其理解成谢灵运在现场即景取为题目,后来才固定为专名。
既然叫池上楼,必然先有池,那么池何在?
《大明一统志·温州府》载:“谢池:在积谷山麓,谢灵运尝流觞其中,池颇澄湛,俗称灵池。唐守张又新诗:“郡郭东南积谷山,谢公曾是此跻攀。今来惟有灵池月,犹自婵娟一水间。”
如今,漫步池上楼,已不再是昔日的池上楼。静静行走,默默感受,它藏于幽雅的如园内,历经岁月磨洗,静守一份淡然,温情诉说深深浅浅的光阴故事……
清朝道光年间,在湖北做官的温州人张瑞溥引疾辞官返乡。爱好诗文的张瑞溥在谢灵运留下千古名句的春草池边,购地十来亩,建起了一座私家园林,取名如园,也就是池上楼。
1922年,池上楼被台风吹垮。
1924年2月,温州少年文学研究会送别在温州教书一年的朱自清,一行人在积谷山下摄影留念,朱自清在照片上题写了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还写上“图为温州东山,与池上楼相对。楼卑而池小,与诗所言不相称也”,显然当时楼已重修。
1937年后,池上楼为如园后裔张百之、张古怀夫妻、张毅远、张屺怀、张益健等居住,如园与中山公园之间还有张家祠堂(后改为存朴小学)。
1951年,张家将此地卖给瓯海医院(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后为工农兵医院与卫生学校。2001年,在如园原址的一半面积上修复部分景观,2012年重新改造,布展陈列为谢灵运纪念馆,当代著名学者饶宗颐题匾,可谓一处三名。
二
从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走出来的池上楼很美。许多人在欣赏池上楼的美时,也总是会提及谢灵运。
公元422年的秋天,谢灵运从瓯江上游驶来一叶轻舟,停泊在了永嘉城下。此后的一年,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温州的山山水水,并用自己创作的“山水诗”告诉众人,温州真的很美。
他的诗犹如一把钥匙,首次开启了温州山水蒙昧中的灵秀。很多人笑谈:当他来的时候是一名永嘉太守;而当他离去之时,则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池上楼至此成了温州最著名的一座楼,一方山水诗的圣地,它与周边的谢村、春草池、谢客岩、积谷山、飞霞洞、谢池坊、谢康乐祠构成一条东山文化带,吸引历代诗人对温州山水遥寄缅怀或膜拜打卡,挥毫下大量诗文。
唐有李白“眷然思永嘉”、孟浩然“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杜甫“扁舟吾已就,把钓待秋风”;宋有苏东坡“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尤其是李白,他屡次称赞谢灵运《登池上楼》的那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他在自己的诗里有很多次写到“池塘”“春草”,表达着诗和远方是生命不变的旋律。
比如在《送舍弟》中,李白说: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在《游谢氏山亭》中,李白说: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中,他又直接点名“登楼诗”,也就是《登池上楼》: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如园版池上楼也获得其他诗人的题咏,外地的梁章钜、赵之谦等,本地怡园曾家的曾谐,玉海楼孙家的孙衣言、孙锵鸣、孙诒棫,以及张家的张庆生、张应燨、张凤慧、张之纲、张珍怀等,而张之纲的诗文集就命名为《池上楼诗稿》《池上楼文集》。
三
几度春秋,在不断变化中,池上楼也发生着变化。
山水诗第一楼完成陈列提升,活化了池上楼留存的遗迹、遗物,延伸温州山水诗传统文脉,让大家感受到独特的传统文化之美。。
以山水诗文化为展陈主题,以谢灵运中国山水诗鼻祖的历史定位作为展陈切入点,并延伸至温州历代著名山水诗人及诗词,侧重诗文化挖掘和展示温州山水诗发源地的相关文化内涵,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印证千年前山水诗人的伟大。
山水诗第一楼立足空间性、层次性、交互性、体验性、未来性以及网络性等特征,结合现有的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摒弃传统的展陈方式,以现代化的方式宣扬山水诗文化,吸引更多游客了解、认识、感受并沉浸在山水诗文化世界。
在园林景观提升方面,采用“四遮东畅”的改造手法,使古园与现代建筑拉开距离,并用谢池中增加碇步石的手法,使其投入中山公园自然山林水池的环抱。综合运用“通”与“并”的手法,将小院并成大院,扩大景色观赏范围,烘托主景池上楼,理顺游览动线,突出谢灵运登楼观景的主题。
陈列提升后的山水诗第一楼,还将定期开展与山水诗词、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的高品质、文艺范、系列化品牌活动,为不同需求的公众提供文化休闲服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化即是独一无二的记忆,更是其精髓和灵魂。而最能体现城市文化传承和创意的,就是城市的地标。
逛逛作为温州文化地标的山水诗第一楼,你会发现时光在行走,文化在变厚重,越走越有深度,不用言语、你懂我亦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