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社会宣传  ->  道德建设  -> 正文道德建设

共享“食光”暖胃又暖心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6日 来源:温州日报

  张琳

  由市文明办、温州日报、鹿城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蒲鞋市街道共同发起的“共享食光”公益行动启动已近一月,试运行点的“余粮”被大家爱心接力,传递到了有需要的市民餐桌。其间,还触发了许多暖心小故事。

  日前,记者来到鹿城区蒲鞋市街道绿园社区,与志愿者一起完成爱心余粮送上门的“最后一公里”。

  上午8点30分许,在锦绣路世纪联华(南国店)一楼的“食光”冰柜前,社区志愿者黄新康正填写“共享粮仓”食品领取登记表:“7月13日,领取丝瓜2份、花菜1份……黄新康(代领)。”

  这份登记表就像一本“日记”,记录着“食光”冰柜设立后,市民来领取爱心余粮的情况。芒果、香蕉、荔枝、空心菜、茄子、胡萝卜、馒头、年糕、蛋饼……每日被领取的余粮种类繁多,不到上午9点,冰柜空空。

  炎炎夏日,黄新康穿着志愿者红马甲,捧着领来的丝瓜和花菜,前往上陡门11组团的两位居民家中。他说:“这两位老人出行不便,日常有需要都是志愿者上门服务。”

  伴着一阵敲门声,何阿婆缓缓打开了大门,看到熟悉的志愿者,她顺手接过了蔬菜。虽然沟通有些困难,但阿婆还是点点头表示谢意。

  另一位居民王阿姨在上陡门住了二十多年,三年前她和儿子捡回了两只流浪猫。她接过志愿者手中的蔬菜,笑着对记者说:“我行动不方便,他们经常上门送吃的,还关心我们的生活起居,陪着聊天,真的非常感谢!”

  王阿姨的活动范围小,挪几步就到了灶台前,她说,虽然出门买菜不方便,但日常处理食材、烧烧饭菜没啥问题,如今有志愿者送菜上门真挺好的。

  在“食光”冰柜的登记表上,记者还看到了一个经常出现的名字——柯海兵,他是上陡门十组团、十一组团业委会安保人员。每天上午8点30分,他接到社区“共享食光”微信群货品上架的通知,就出发去领取蔬果。柯海兵说:“我是代领的,回去之后分发给保安和清洁工,这样一来他们四五个人的伙食就都有了着落,更不会浪费粮食。”

  “食光”用温州话念是“吃光”的意思,意味节约粮食;用普通话念,谐音可以理解为“时光”,即共享时光。食物品质有保障、领取方便,目前,世纪联华(南国店)、得尔乐(均瑶店)、蒲鞋市街道等共享“食光”公益行动试点已迎来近百位市民取余粮,其中不少市民也成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