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新形势下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出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地方财政收入作为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的集中体现,是检验地方整个经济运行质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以瓯海区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实现财政收入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瓯海区财政收入质量情况
财政收入质量是指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以及财政职能在组织收入中实现的程度。地方财政收入的高质量主要是收入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收入结构合理、资金能真正成为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也就是说,没有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也就无从谈财政收入的质量;在财政收入数量一定的条件下,如果财政收入的结构不合理,也会影响财政收入的质量;而财政收入是否能真正成为政府的可用财力,更是财政收入质量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瓯海区地方财政收入规模日益壮大。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378.2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84.91亿元,增长了1.55倍;全区财政总收入从2013年42.1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64.87亿元,增长了1.54倍。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3年的21.0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6.85亿元,增长了1.75倍。总体看,瓯海区地方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
财政收入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的差距分析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及总量不高。其一,GDP贡献度不高。瓯海区GDP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逐年有所提高,但运行质量还有待改善。2013年~2018年,瓯海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5%、5.9%、6.3%、6.5%、6.3%、6.3%,相比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在11%左右,瓯海区占比偏低。其二,总量不高。瓯海区财政收入总量不断扩大,但占全市总量不高。其三,速度回落。瓯海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2016年开始呈回落态势,增速从2013年的27.0%,回落到2018年的9.8%。
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其一,产业结构优化不足。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与地方经济发展中各个产业产值比例的发展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第二、三产业发展越高、速度越快,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就快,收入质量相对就高。数据显示,瓯海区经济对第二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依赖比较大,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占主导,现代新兴服务业占比偏低。其二,财政税收占比偏低。从财政税收收入来看,瓯海区产业税收总量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三产的税收收入始终偏低。其三,税收对房地产依赖大。近年,瓯海区房地产业占整个税收比平均稳定在19%左右。其四,企业规模经济显现不足。瓯海区很多产业仍然延续“低、小、散”格局,有一定竞争力和发展规模的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可用财力资金保障压力增大。其一,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可用财力减去地方支出即是账面结余,瓯海区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结余从2011年0.43万元逐步减少到2018年收支平衡,收支矛盾逐渐突出,平衡压力不断加大。其二,土地财政具有不可持续性。土地出让收入保障和推动了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偿还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有一定贡献,但是土地出让金的波动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有着影响。
推进地方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的建议
一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通过优化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壮大第三产业,解决“农业不优、工业不强、三产不新”的矛盾,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具体来说,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集商业、办公、居住、旅游、展览、餐饮、会议和文娱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促进城市化建设。要支持壮大特色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发展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要构建产业集聚高地。鼓励企业做大,通过兼并、联合、收购、参股等多形式开展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组建企业集团,发展总部经济;支持企业做强,加快优化生产布局,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产业集聚。要支持产业融合发展。注重用高新技术、特别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诸如冶金、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
二是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与效益。在经济增速放缓、下行风险增大的新形势下,瓯海区必须拿出更大决心,正确处理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和做好经济发展潜力“培育”关系,为财政收入高质量提升打好基础。具体来说,要抓好组织收入工作。要借财税机构改革机会,全面掌握企业的税收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对财政收入发展趋势、结构、质量、入库时间等进行多方位分析;准确研判财政收入增减变化趋势,切实提高收入征管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要提升财政收入质量。正确认识财政收入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合理把握好组织收入节奏、力度,注重财政和税收增长的质量,以及与经济增长的匹配性;严禁虚收空转弄虚作假行为,密切关注“三个比重”结构性指标,做实做大财政收入。要切实做好税收征管。对于重点企业,应及时对比今年与上年的税收差异,尤其是今年税收较上年大幅减少的企业,应安排专人予以核实;深入分析各税种收入、各行业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间的关系,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征管和监控。要规范管理非税收入,加强对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加大罚没收入力度,确保该罚尽罚、应收尽收,同时加快结算罚没收入。
三是扶持培育优质税源,壮大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结合瓯海区实际,研究国家政策导向、税制改革动向,以及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等政策,以发展“税源经济”为突破口,大力扶持、培植优质税源,构建地方稳固的财源增长体系。具体来说,要培育优质财源。其一,巩固存量税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支持成长型企业发展,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切实贯彻减费清税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费用负担,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投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其二,扩宽增量财源,大力招商引资,狠抓城市功能培育,坚持不懈地上好项目,以优质增量扩总量、活存量,增强财政增收的持续后劲。其三,挖掘潜在财源,完善财政科技经费主要向企业流动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优质财源培育机制,分批次分行业确定优质财源培育对象;摸清重点培育企业及发展现状,按步就需提供组团式服务。要加快梯队建设。推进产业基金实质性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生态旅游等;积极争取上级政府产业基金支持,推进金融支撑改革,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资金投入瓯海区实体经济发展项目;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要强化扶持力度。运用财税政策支持、引导各地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区域经济;加大财税、金融、公共服务扶持力度,建立一批企业孵化基地,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要大力招才引智。完善人才引进激励长效机制,完善高端人才住房补贴、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福利待遇等配套政策;鼓励发展人才中介组织和猎头公司,建立健全政府购买人才服务政策。
吴雪芬
本文系2019年温州市优秀社科论文,有删节,由瓯海区社科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