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为企业送上纾困解难“及时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中小微企业之于中国经济,就相当于维生素和蛋白质之于人类肌体,为其送上“及时雨”,助其渡过难关,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不仅要站在全国“发展一盘棋”的大处着眼,更要注重从小处着手,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对个别地方政策措施存在“看上去很美,但实惠不多”等现象,要通过优化、落地,为中小微企业送上含金量更足的“干货”。
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事情可以很“大”,大到上百亿元的补助投入,事情又很“小”,小到企业在员工培训、人才住房、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社保费用减免等方面需求的满足。做好这些“关键小事”,不仅有助于稳定就业人员和岗位,促进地方民生发展,还有助于调动和保障企业活力所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需要着眼“小”处。目前,针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助企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少数地方的政策没有形成统一汇编,并且政出多头、专业性强,中小微企业想要真正“吃透”文件精神并拿到红利,存在不小的困难。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更精准、更贴心的帮扶。一方面,要做好“讲”的文章。可以结合“三服务”活动,借助新媒体宣传、助企帮忙团等载体,同时创新助企工作机制,帮助企业更及时、更精准地知晓了解所需的优惠政策,真正解企忧、纾企困。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改”的文章。坚持改革导向,继续为企业降本减负,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让企业更有活力地搏击于市场经济的“海洋”。
我们应当重视帮扶企业过程中“关键小事”的价值,越是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情,越需要我们将心比心、真正用心,做到“企业的需求在哪里,保姆式服务就跟到哪里”,为中小微企业送上纾困解难“及时雨”,让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更足。如此,“关键小事”所给予的那些温暖,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良性循环中,也将回馈给其所在的地方乃至国家。
刘成
文成县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