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重要窗口”战略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温州要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至为关键、势在必行。
认识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制造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制造强国宏伟蓝图,把制造业发展摆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2020年3月,省委召开了全省制造业发展大会,作出了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部署,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重大擘画的再深化再推进再落实,也是落实和服务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浙江行动。近期,我市按照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推动温州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努力谱写全球先进制造基地建设的温州篇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温州从家庭工业起步,大力发展制造业,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温州模式”。当前,温州经济已走出“十二五”的谷底和低位调整区间,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稳中向好的趋势越发巩固,全市经济总量重返中国城市30强。可以说,没有制造业,就没有温州的今天。虽然这些年我市制造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转型升级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比国内先进城市,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全球先进”这个目标,都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一是传统成本优势不再,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全面形成;二是大平台大项目支撑不足,高质量投资有待增强;三是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多数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效率较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五是产业链的安全和韧性不够,产业基础能力亟待提升。这些是温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的“成长的烦恼”。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造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内外市场开放发展、产业链联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制造内容、制造形态、制造方式面临深刻变革。在纷繁复杂的变局中运用机遇,就是把握好六个“窗口期”: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窗口期、是推动产业链整合提升的最佳窗口期、是强化重点要素支撑的最佳窗口期、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最佳窗口期、是扩大对外开放格局的最佳窗口期、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最佳窗口期。
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方位
“十四五”时期,温州将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此,要主动对标全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对接省“四大建设”,努力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进、改造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并举、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壮大生产型服务业并重,推动温州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智造高地、民营经济创新高地、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高地,努力谱写全球先进制造基地建设的温州篇章。
具体来看:一要积极探索温州特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为路径,推动产业层次向高处走,推动科技创新向深处走,推动温州产品向远处走,推动营商环境向平处走。二要加快形成温州制造业产业集群新优势。抓住后疫情时期产业变革的机遇,全力引链建链强链,大力培育新增长点新增长极,加快打造“5+5”现代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产业链安全性。三要不断推动温州全球价值链地位新攀升。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格局重构带来的挑战,大力实施创新战略、品牌战略、标准战略,加快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中高收入环节延伸。四要努力提供制造强国建设的温州新样本。按照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要求,努力在时尚智能制造、“四新”经济发展、项目谋大招强、中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生态营造、企业家精神传承、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提升温州在我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谋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打造“万亿”规模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一是重塑传统制造业。聚焦“智能制造”,重塑传统制造业新版图,重构传统制造业新活力,以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五大产业集群为主导方向,打造世界级电气产业集群、国家级时尚智造产业集群。二是培育新兴产业。抢抓后疫情时期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口,实施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加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汇聚打造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增长极。三是推进“两业”深度融合。顺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构筑参与全球竞争的制造业空间格局。一即: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围绕国家自创区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导向,力争将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打造成为驱动温州发展、辐射浙南闽北、接轨长三角的科创大走廊。两轴即“104国道”时尚智造轴和“228国道”沿海先进智造轴。其中,“104国道”时尚智造轴,依托沿线温州改革开放以来积聚的产业优势,重构格局整合资源,加快传统产业时尚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228国道”沿海先进智造轴,是我市制造业增量空间的主阵地,重点要加快集聚未来创新和产业要素,打造引领温州未来发展先进制造轴。多平台:是指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和浙南科技城3个战略性平台为龙头,乐清智能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乐清湾港区、瑞安滨海高新产业园区、瑞安经济开发区等平台为骨干,平阳滨海新兴产业园、苍南龙港新城产业区、永嘉东瓯工业园区等平台为补充的多层次产业平台。加快产业平台整体提升,大力推进开发区(园区)、产业集聚区整合优化,适时启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加快“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实施“百园万企”小微企业园示范引领工程,推动先进制造业向优势区域、高能级平台、沿海新空间集中。
实施“两区”建设为统领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举措。一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把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摆上突出位置,率先推进5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规模部署,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二要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好科创平台的综合效益,实施“百企聚才、千人成才”工程,加快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三要塑造温州产业发展品质。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先进制造全过程,深化整治“低散乱”,推进行业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质量建设为突破口,以标准倒逼质量提升,以品牌引领质量提升,持续开展质量革命。四要培育壮大百万市场规模的企业主体。要坚持“抓大、扶小、育新”统筹发力,大力实施“百企上市、千企上规、万企上云”计划,构建“热带雨林式”企业生态。五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入推进土地、人才、金融、科技、环境等主要资源要素配置,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三有”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资源要素“帕累托最优”配置。
郭建东
作者单位:浙江国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