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让“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 在不断深化中出实效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1日 来源:温州日报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民营企业在温州企业中的占比达99.5%,对GDP的贡献超过80%,并贡献了“99999”,即90%的税收、92%的工业增加值,95%的外贸出口、93%的就业人员和99%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意义重大。

  2018年11月,温州市启动“万名干部进万企”专项行动,通过实施“五问”活动(“五问”即问冷暖,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问实情,帮助企业把握发展态势;问对策,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难题;问项目,帮助企业增强发展后劲;问思路,帮助企业明确发展路径),旨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企业跑部门为部门主动上门,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全面激发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推动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该行动开展以来,到去年12月,全市共抽调1万名干部与1万家企业结对,2019年共帮助企业解决了4489个问题。其中,鹿城区选派了822名助企干部,对接945家(个)企业(项目),累计解决企业各类问题170个,化解率100%。看数据,以鹿城区为例,平均近6家企业才对接成1个问题。惊讶之余,又有不出所料之感。笔者平时与一些企业负责人交流时常听到类似的说法:像解决融资、用地、人才子女入学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大事,助企干部办不了,至于小事情,实行“最多跑一次”后企业自己就能办,也就无所谓助企服务了。

  不可否认,实施“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很有必要,在实践中也涌现出助企典型,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综观整体成效,仍与预期存在不小差距。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挑战困难的形势下,这项惠企助企行动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推进,抓出应有成效。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科学统筹,提升助企干部对接企业的精准度。改变传统“领导对接大企业,科员对接小企业”模式。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高管,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工商联或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的居多,本身已有较为便利的诉求表达通道,反而是中小微企业,更需要各级领导关心关注、雪中送炭。另外,要结合助企干部的工作岗位或教育背景,选择对接企业类型,增强匹配性。甚至必要时可以提前公示,让有需求的企业选择助企干部,也可以一员多企,扩大受益面。

  二是有效激励,增强助企干部对接企业的责任心。据调研,“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建立的“一对一”帮扶制,要求助企干部“一周一进企”,但尚未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干好干坏基本一个样。有企业说,助企干部就年初来了一次,简单问了些情况;还有企业说,就接到一个电话,说有事再联系,连个面也没见过。企业大多对此司空见惯。反过来,也有一些助企干部反映,对接的企业距离远而交通费不能报销,企业提出的问题又很难解决,故也只能做些表面工作,深入不下去。

  三是勇于担当,落实问题分层分类化解制。截至2019年6月底,温州在册市场主体已突破100万家,相当于每10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经商办企业。由于起步早,这些企业或多或少累积了一些制约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产权证无法办理、部门许诺事项无法兑现等。由于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长此以往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信心。现在企业尤为关注的是,希望政府建立常态化的“理旧账”机制,通过建立协调机构、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化解流程,分层分类落实化解助企干部或企业上报的疑难问题、陈年顽疾,让企业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破茧成蝶,实现更长远更健康的发展。

  刘拥军

  作者系温州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