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学习  -> 正文理论学习

【求索】以行业协会升级助推温州传统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1日 来源:温州日报

  我市行业协会起步较早,是改革开放初期由民营企业自发组成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民间组织,学界对温州素有民间资金、民营企业、民间协会“三民”的说法。1999年,为规范民间协会发展,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发展,市政府因势利导,率全国之先制定《温州行业协会管理办法》。之后,国家经贸委在温州进行试点,一时全国各地来温考察学习的行业协会纷至沓来,温州经验为全国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民营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传统产业面临升级挑战等因素,我市行业协会发展进入低谷时期,从过去有人争着当会长变为找人当会长难。在温州加快建设“两区”的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增强其造血功能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服务企业发展、引领行业发展的功能,显得十分重要。

  协会在温州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我市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是制定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申报产业基地、区域品牌树立、行业质量检测。全市电气、鞋革、服装、汽摩配、泵阀等重点产业的行业协会均单独或协同政府制定了行业(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为建设世界级电气产业集聚区,温州市电气行业协会还主办发布了《中国电器之都发展白皮书》。据统计,全市行业协会累计参与制定标准30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多项,国家标准60余项,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含浙江制造标准)60余项。

  二是发挥行业内部治理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行业协会针对企业的无序竞争、诚信弱化、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业自律工作。如市合成革、服装等行业协会商会针对行业核心技术人员“跳槽”频繁现象,订立人才流动公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五金、打火机等行业协会商会在全国首创新产品维权工作载体。同时,行业协会还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劳资纠纷。目前,全市行业协会累计已有28家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还设立了21个打假维权联络室、15个消费者投诉联络站。此外,协会还在对接协调执法检查、反映企业合理诉求、帮助企业协调部门执法共性问题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是承接政府部分职能转移。如市鞋革行业协会开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综合试点,较好地承接了经信(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预测)、科技(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的验收与鉴定)、财政税务(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材料的核对初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称申报材料的初审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及评审的组织)、商务(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内产业损害信息的收集和调查)、质监(行业名牌产品初审及申报)等6个职能部门的8项职能。

  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服务活动,提升行业人才队伍。55家行业协会设立了人才工作站,组织申报国(境)智项目70多项,评定职称3.5万余人次。如汽摩配行业协会近年评定工程师642名,助理工程师271名;泵阀行业协会评定工程师420名,助理工程师170名。同时,积极组织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培训学习、外出考察等活动。如市包装联合会组建了50多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加强对会员企业的指导与服务;市模具协会组建技术服务队,为会员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

  五是举办、参加展会,提升温州产业及城市知名度。温州眼镜商会坚持主办17届温州“中国眼镜工贸峰会”,温州眼镜展成为眼镜行业最重要的行业展会之一,也是国内外眼镜行业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行业龙头展会,每年吸引数量众多的国内外客商前来洽谈合作。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坚持16年在意大利办展,并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建立对外贸易信息联络点。温州市电气协会自2001年始,连续举办了19届中国电器文化节暨国际电工产品博览会,客商总流量达280多万人次,累计签署供求合同金额150多亿元。

  六是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行业服务能力。鞋革、服装、金属、家具、包装、紧固件、汽摩配等协会商会与质监部门、高校院所等合作,建立研发设计中心、培训中心、质检中心、信息中心等平台。如市汽摩配行业协会建立浙江省汽摩配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25家企业共同投资3.5亿元在瓯海商务中心区建设温州汽摩配经贸大厦。

  温州行业协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行业和产业引领作用不足。我市大部分行业协会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对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薄弱,难以担当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职责。平时仅做些“常规”的、浅层次的事务,因而难以获得行业和社会认可,难以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二是行业协会缺乏应有的社会地位。由于创新能力与动力不足,代表性、权威性、行业服务欠缺,企业参与度不高,协会的地位作用在削弱,处于边缘化状态。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时征求行业协会意见建议的不多,协会作为代表整个行业的主体,难以通过正规渠道发出行业的声音。

  三是造血功能严重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大多数协会仅靠收取会费维持运行,没有其他资金来源,往往出现每年仅召开一次年会“交差”的情况,个别协会还出现会长不愿缴会费的问题。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待遇,协会中专业性人才匮乏,总体上能力不足、素质不高,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近年清理后,离退职干部身份的人员纷纷离开协会,部分协会处于瘫痪状态。

  四是协会结构布局不合理,组织发展不平衡。2013年我市启动行业协会商会直接登记,并开展“一业多会”登记。由于国家法律层面没有对行业协会直接登记的具体规定,导致某些领域的行业协会“一拥而上”,造成了“低小散”局面。一业多会、一行多会现象严重,会员重叠,资源分散,也加重了企业负担。

  五是政府培育扶持力度偏弱。我市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起步早,但进程缓慢,尚未全面铺开。对行业协会的奖励(鼓励)类政策措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推动行业协会升级的建议

  一是深化行业协会在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地位作用的认识,根据新时代行业协会的历史使命重新制定《温州市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管理办法》。将行业协会的发展作为专题列入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议题,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行业协会工作制度和市直机关干部派驻重点行业协会帮助工作制度。

  二是根据我市产业政策制定行业协会评估标准,每年开展评估。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推动行业发展作用突出成绩显著的行业协会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是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的两大行业联盟,形成“政府→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企业”的工作传导机制。其一是时尚产业联盟。建议在我市服装、鞋革、家具、眼镜等行业协会基础上,成立温州时尚产业联盟。由市相关部门派出一位副局长担任联盟秘书长,每年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其二是装备制造业产业联盟。建议在我市电气、机械、模具、泵阀、汽摩配等协会基础上,并整合温州市机械工业联合会,成立温州装备制造业产业联盟,由市相关部门派出一位副局长担任联盟秘书长,每年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我市各有关主管部门涉企的各项工作要求以及政府涉企优惠政策、奖励补助资金等,可逐步下放给产业联盟,由产业联盟落实到各行业协会,再由协会落实到企业。

  四是大力支持重点产业行业协会每年举办国际性产业展会,支持行业协会与国家级行业协会联合办展。通过展会加快我市传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品牌化时尚化国际化步伐,从而带动高科技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提升我市城市产业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推动城市经济由制造型向时尚型、设计型转变。

  五是加大协会培育扶持和整顿力度,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引导鼓励优秀人才进入协会工作。在目前我市行业协会专业性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建议对已取得5A级的行业协会,由组织批准允许一部分协会发展急需的、能力水平高热心协会工作的退休干部到协会帮助开展工作。建议人大、政协安排一定的代表委员名额给协会专职秘书长,以有利于反映行业呼声。支持行业协会对接国家级行业协会和国家级技术及检测中心,增强协会服务能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对重点行业协给予提供办公场地或集中办公等支持。同时,清理整顿低小散行业协会,对那些行业主导不强、内部治理不规范的依法采取措施予以“退市”,进一步优化协会布局。

  李伟力

  作者单位:温州市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