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理论党教  ->  理论研究  -> 正文理论研究

全力打造县域发展“六大新高地” 奋力续写新时代永嘉创新史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5日 来源:求真

  年初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紧紧围绕“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总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全面部署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画出了温州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图、作战表,让我们感受到温州争当全省“两个高水平”排头兵的信心和决心。永嘉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模范、温州模式的典型代表,要坚决扛起争当温州“两区”建设探路者和排头兵的使命担当。永嘉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紧扣“奋战1161,奋进2019”工作主线,以大抓落实、大讲实绩的态度,以决战全年、决胜全局的力度,全力打造县域发展“六大新高地”,全力推动永嘉高质量发展。

  一、聚力“两个健康”,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坚持“工业强县、工业立县”不动摇,紧盯市委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要求,全面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加速破除低效供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建成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确保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全覆盖,确保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高7%以上。严格按照“关闭淘汰一批、入园集聚一批、兼并重组一批”的原则,强势推进亩税3万元以下企业、“厂中厂”专项整治,统筹抓好“腾笼换鸟”“退低进高”行动,进一步规范工业厂房出租转让行为,高质量建成瓯北珠岙系统流程、桥头服装辅料等2个小微园。探索建立差别化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大力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增存挂钩”,全面推行项目“标准地”供给,持续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低效用地等土地清理系列行动,切实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全年完成闲置工业用地清理700亩以上。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动对标“中国制造2025”,注重发挥产业平台集聚裂变作用,做大做强国家泵阀知名品牌示范区和玩具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两大国家级平台,加快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大省级平台,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向大平台集聚、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确保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大力开展“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健全完善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扶持政策,统筹抓好“小升规”“防下规”工作,确保新增省级隐型冠军培育企业4家,争取完成“新三板”挂牌1家、上市报会1家。大力开展“浙江制造”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培养一批产业标准制定者,切实巩固行业技术话语权,力争培育“浙江制造”品牌认证企业2家,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个以上。三是积极培育新兴动能。抢抓数字经济变革的窗口期,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谋划布局智能流体运输、物联网教育装备、时尚新零售等重量级未来产业,全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两化融合指数在全省第一梯队晋升提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严格执行R&D经费投入强度刚性考核,积极谋划一批离岸创新平台、异地研发中心,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高能级技术服务机构,以超常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技术变革,确保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力争R&D经费占比达2.3%以上。制定实施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扶持办法,积极引导传统街区卖场向体验式智慧商圈转型,全力推动总部楼宇、智慧物流等新兴业态集群成链发展,加快推进韵达电商总部基地、农村“两网一平台”建设,确保建成农村淘宝项目25个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争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四是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以提升政府服务力为重点,全面实施“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深入推进“万名干部进万企”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难题破解、政策兑现、效率提升三大“回头看”,同步跟进诉求协调处置、刚性退回问责等配套机制,确保干部扎得深、政策落地快、效能再提升。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目标,全面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服务“零收费”,真正减轻企业运营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以提升企业家素质为抓手,传承发扬“义利并举、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深入开展“青蓝接力”“红色接力”行动,全力营造“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加快打造一支高水平、有活力、敢创新的企业家队伍。以提升经济统筹力为保障,切实增强“有形之手”的协调稳控作用,主动做好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结构优化等宏观层面的前瞻性研究,持续深化企业成本、信贷融资、产权保护等微观层面的针对性分析,探索建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处置机制,坚决消除各类苗头倾向、潜在隐患。

  二、聚力转型突围,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高地

  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以旅游核心吸引物打造为重点,以重大旅游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多业态融合发展为方向,全力推动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一是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围绕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名城,持续深化与首旅、浙旅、复星等大集团合作,加快建设石桅岩、狮子岩、龙湾潭等一批核心精品景区,确保5A创建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审,进一步提升楠溪江旅游品牌竞争力。按照“重点板块带动型发展”的思路,以山区五大组团为平台,加快推进浙南红军小镇、屿北古村、楠溪江绿道等10个重大涉旅项目建设,切实形成“多点开花、众星拱月”的旅游发展格局。对标全域大花园、全县大景区建设目标,梯度推进3A级景观村、省级精品村、精品旅游城镇建设,力争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数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二是推动多产融合发展。坚持“旅游+”“+旅游”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山水、人文、生态等资源组合优势,做大做强文旅、农旅、体旅、康旅、节旅、食旅、学旅等旅游业态融合,加快推进陶弘景养生文化旅游度假区、南陈温泉小镇等项目建设,真正实现旅游融合“1+1>2”的化学反应。围绕旅游消费“全天候”“全季节”增长,精心谋划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高的旅游综合体项目,积极开发营地旅游、影视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大力丰富有机绿色农产品、人文特色工艺品等系列旅游商品,全方位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三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旅游发展“一盘棋”理念,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探索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切实畅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渠道。创新旅游营销和推介模式,持续开展主题式精准营销,主动对接大旅行社、大型企业、各地工会,加快引入疗养团、康养团、研学团、年会团等大型团体,全面扩大旅游客源半径。坚持“服务游客为中心”,规划建设楠溪江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接待分中心,统筹布局高端酒店、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全面完善智慧旅游、生态停车场和景区交通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旅游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三、聚力两极并进,打造城乡一体融合新高地

  按照“全域共建、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精品城市为龙头、以美丽乡村为纽带、以绿水青山为本底,联动推进沿江产城融合、山区绿色崛起,真正实现城乡“双向互动”“两极并进”。一是全力提升城市品质。深度对接温州中心城区规划,加快推进县域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做好“一带两城”城市设计,精心编制县域村庄建设规划,真正构筑县域全覆盖、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更加注重以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城市承载力,以公共服务优化增强城市吸引力,全力推进三江标准堤、环城北路二期改造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人气指数和宜居品质。主动对标“一江两岸”协同发展,按照城市一体化发展思路,全力推进“精致县城”、瓯江北岸城市核心区、温州北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块建设,统筹布局高端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功能,落地开工温乡时尚创意中心、温州鞋履时尚科创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完成瓯北东方-蔡桥、东城街道一期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签约拆除,切实推动“大建大美”向“精建精美”提升。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完善城市管理新机制,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治乱”专项行动,加快实现“小城管”向“大城管”、城区管理向全域管理转变。二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统筹抓好乡村产业培育、特色村镇建设、文化品牌打造,高水平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4条,确保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罗东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楠溪源头田园综合体、温情云岭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用好用活全国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永久论坛,联动实施“乡贤回归”“千企结千村”“百名会长助百村”等专项行动,大力推广民宿、农家乐等致富路径,争取引导更多工商资本、人才技术投向农村发展,确保所有村实现总收入10万元以上及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20%以上。全力推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专项工作,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三是全力深化环境革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重点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六大行业企业污染整治,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楠溪江中上游水质长期保持在I类、II类以上。持续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确保建成污水管网30公里,实现沙头、大若岩等5个镇污水“零直排”,创成基本无违建县。积极探索开展“公墓革命”,持续推进私坟生态化改造。加快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实行环保风险常态化、网格化、全程化监管,不定期开展各类环保专项执法行动,零容忍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打造环保执法最严地区。

  四、聚力谋大招强,打造有效投资集聚新高地

  坚持把稳投资作为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健全完善项目谋划、生成、转化、落地机制,真正以高质量投资带动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更大格局谋划项目招引。紧盯发展匹配度、税收贡献度、产业关联度等关键指标,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央企国资等知名企业和实力永商群体,实行增量招商和存量招商“两轮驱动”、实体回归和总部回归“双管齐下”,重点招引一批龙头型、引领型大项目,力争在50亿元以上项目的引进上取得突破。坚持“虎口夺食”抢项目,做强招商专业机构和专业团队,实行县领导“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切实形成全员化招商、全天候招商、全方位招商的浓厚氛围。坚持以“项目落地论英雄”,组织开展“招商项目回头看”行动,全力抓好在谈项目的跟踪洽谈,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确保全年盯引落实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个,实际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民间投资比重保持在70%左右。全力支持异地永嘉商会和乡贤联谊会建设,持续做好世界永嘉人大会、中秋茶话会等平台招商,鼓励引导异地商会回永召开年会、项目对接会、业务洽谈会,切实做好永嘉人经济与永嘉经济融合发展的文章。二是以更实举措优化投资结构。注重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精准对接全省扩大有效投资“五大万亿”工程,瞄准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制造业“四大领域”集中发力,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力争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40%以上。深入实施书记县长项目工程,健全完善省“152”工程项目滚动推进机制,全力抓好飞科-海螺年产30万吨调味品生产基地、岩头楠溪小镇等已落地项目建设,确保第一批省“152”工程项目全部落地开工,第二批落地开工率达到50%以上。主动对接温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尽快启动城市轨道交通永嘉段和瓯江过江隧道前期,开工建设大若岩至巽宅段改建、云岭至鹤盛公路等7个项目,加快推进杭温高铁永嘉段、104国道西过境改建、330国道桥头至桥下段改建等项目建设,建成乐清湾铁路支线永嘉段、上塘至瓯北公路,全力打造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三是以更强保障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大提速”行动,严格落实项目属地和首谈负责制,建立健全定期会商、现场会办、过程管理机制,合力破解项目实施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形成重大项目谋划招引、前期攻坚、建设实施、建成投产闭环管理。统筹抓好项目要素保障,加快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综合运用产业基金、企业债券、政府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全力做好土地指标存量优化、增量提升的文章,确保全年耕地垦造700亩、旱改水1200亩。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大力推行即办制、模拟审批、多图联审等创新做法,严厉打击村霸地霸、围标串标、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打赢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工前100天、竣工验收30天”攻坚战,确保实现项目推进“零障碍”、项目业主“零投诉”。

  五、聚力优势再造,打造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提升改革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方位激活区域发展活力。一是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跑一次是底线、不用跑成常态、跑多次是例外”,做到群众和企业办事涉及到哪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触角就覆盖到哪里、改革的效应就体现到哪里。加快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部门信息系统互联、公共数据资源共享,确保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开通网上办理,70%以上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6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理”。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进服务事项向政务中心全进驻,加快“无差别全科受理”综合窗口向基层代办点覆盖,全面实现“一窗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建立完善竞争有序、规范管理的中介服务市场,持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涉政务中介机构延伸、向各类服务机构辐射。二是统筹抓好重大改革任务。主动对接中央和省市改革举措,全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基层商会改革发展、田园综合体创建等一批重大试点,努力以集成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聚焦群众最期盼、发展最急需的新矛盾新问题,谋划实施一批层次高、块头大、权重足的改革新项目,探索建立“两个健康”综合服务体,进一步拓展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渠道,着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深入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建立“人才金卡”制度,创新人才服务、评价、奖励机制,努力打造全市人才生态环境最优县。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县机构改革,确保职能划转后新体制迅速跟进、高效运转。三是全面提升开放协作水平。综合发挥区位交通、在外永商等优势资源,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省“四大”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度参与区域发展的分工协作,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动开放发展。抢抓杭温高铁两处设站的历史机遇,提前谋划针对性的开放政策和高频度的交流活动,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和补链式产业项目,努力在温州打造全国东南沿海重要商贸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主动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坚持线上与线下联动、内销和外贸并举,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培育引进更多高端品牌和新型业态,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积极拓展山海协作领域和合作方式,高标准做好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提高精准帮扶成效、开创合作共赢局面。

  六、聚力共建共享,打造百姓美好生活新高地

  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强长板、补短板、筑底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扎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公办学校“县管校聘”改革,稳步开展校网布局优化、薄弱学校改造,加快推进温州慧中公学等一批高端民办教育项目建设,确保创成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全面实施“健康永嘉2030”行动纲要,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明眸皓齿”工程,高标准建设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二医、康宁医院迁建工程,确保建成县域医共体2个,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复评,努力为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持续抓好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加快竞技体育、场馆运营、群众体育的功能承接转移,积极推进体育设施进社区、进公园、进农村,大力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始终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以大众创业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确保创成省级“无欠薪”县。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社保托底兜底功能,进一步优化医疗保险体系,拓展养老保险覆盖面。着力抓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确保创成省级节水型社会。全力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加快推动养老、助残、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优质发展,让百姓的生活更有“温度”。二是大力推进文化繁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移风易俗成效,为新时代永嘉精神赋予新内涵,不断提升全体永嘉人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主动对接瓯江山水诗之路建设,健全完善文艺创作引导扶持机制,深度挖掘永嘉学派、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探索实践瓯窑、昆曲、乱弹、瓯塑等非遗文化保护开发新模式,切实擦亮永嘉独特文化印记。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打造书香社会、墨香城市,高质量推进文化两馆、乡镇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阵地建设,加快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牢牢把控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喉舌作用,创新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全力营造日益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精心办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三是持续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原则,用好用活“党建联盟+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全面实施红色领航“治理争善”行动,深入开展“三治融合”善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永嘉升级版。围绕社会数字化转型方向,巩固提升“一体两翼”治理模式,纵深推进“雪亮工程”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加快打造智慧平安综合体,全力推动智慧治理触角向基层延伸。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撤村建居和村规模调整,统筹抓好人口梯度转移,加快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提档升级,全力构筑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文明和谐的村居治理格局。持续开展“法治永嘉”建设,深入实施民主法治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切实让法治思维、法治信仰深入人心。四是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坚决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统筹推进社会治安、金融安全、宗教领域等专项治理,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全面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扎实推进“无信访积案县”创建,健全完善“4+1”基层人民调解模式,全力续写进京“零非访”全省纪录。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机制,加快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完成“除险安居”三年行动任务。

  王彩莲

  (作者系永嘉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