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建设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文成要加快后发赶超、绿色崛起,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成发展的谆谆教诲,深入贯彻好“八八战略”,践行好“两山理论”,努力打开“两山转化”的新通道。而构建具有文成特色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正是文成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金钥匙,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文成正处在转型跨越的发展关键期,建设现代生态产业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交通瓶颈的突破,为建设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孕育了希望;国家战略的融入,为建设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积累了优势;文成人的资源,为建设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增添了动力;绿色发展的实践,为建设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在看到机遇和优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发展定位不够精准,主导产业不够清晰;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相对较低;重大平台建设滞后,带动作用发挥不足;项目谋划招引滞后,资源要素保障不足。
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是培育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文成作为一个生态资源富集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山区县,必须根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结合发展空间、要素、资源禀赋的现实可能,紧紧抓住区域交通改善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构建具有文成特色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精准定位,明确方向。一是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把打造“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作为今后文成旅游发展的目标,构建一体化旅游管理体系,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推进景区创A,真正把核心吸引物做好做强,创成1个5A级景区、10个4A级景区、100个热门旅游景点;推进镇村创A,围绕城镇旅游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景观化,创成1个A级景区县城、10个A级景区乡镇、100个A级景区村庄;培育城市经济,加快特色餐饮、休闲娱乐、购物街区、欧陆风情街等产业布局。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工业。对标温州“两区”创建,整合现有资源要素,在坚决把牢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发展符合文成实际的特色生态工业。推进现有工业存量提能升级,助推企业实现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借助文瑞山海协作契机,严把准入关,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育发展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力打好低效企业整治攻坚战,坚决淘汰“低小散”企业。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积极探索“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扶持壮大杨梅、茶叶等优质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提升文成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建立三位一体的农合联组织,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做实平台,加强支撑。一是旅游发展平台。旅游度假区要调整规划,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旅游发展服务中心要加快转型,推动“旅游+”融合发展。二是县城核心服务区。积极拓展城市新区,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产业承载空间和能力。按照4A级景区标准,加快县城旅游化改造;加快建设兴福堂、龙船垟等重大项目,完善县城旅游集散中心功能。三是生态工业园。加快调整现有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发展规划、配套功能、产业定位;扩容百丈漈工业区块,提升巨屿工业区块,启动黄坦工业区块,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和功能设施。四是农业发展平台。在二源镇谋划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逐步探索区镇合一、多规合一、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各乡镇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平台。
精准招引,推动发展。一是锚定目标定位,谋划重大项目。做好重大产业项目的整体谋划,做细做深项目的布局、招引、落地、建设。二是完善招引机制,推进项目建设。紧盯周边地区产业转移动向和自身产业链延伸,建立完善项目信息汇总机制、项目初步研判机制、项目招商盯引机制、项目严格准入机制、项目审批全程服务机制、项目建设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三是推进文商回归,加快总部经济落地。进一步发挥世界文成人大会等载体的作用,吸引更多在外文商回乡兴业、回归发展。以创建涉侨服务综合改革先行区为契机,着力打造华侨总部经济和创业创新基地。
加强保障,破解制约。一是用地指标保障。加快调整现有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规划、配套功能;完善“多规合一”体系建设,推进土地资源要素向平台集中、向产业集中、向项目集中;积极谋划争取更多用地指标,以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为发展腾挪出更多空间。二是资金要素保障。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国资平台公司的整合和转型。优化财政支持方式,进一步加大金融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产业人才保障。按照“服务发展、产业引领、实用为本、优先保障”的原则,打造人才政策洼地,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力度;探索“产业+人才”融合发展新路子,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推进乡村振兴百雁万名“绿领”人才培育。
文成县委书记 刘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