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加强研究 提供借鉴
最近读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马丁教授去年11月出版的专著《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研究(1876-1937)》,印象颇为深刻,现将感想做个分享。
浙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与近代浙江开埠的影响密不可分,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以来。“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作为史学工作者,重视对浙江历史上外经贸体制、运作、调整的认识,对浙江自古以来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考察,进而提出当前形势下巩固、开拓外贸经济实体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巩固浙江经济发展成果,为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中英南京条约》《烟台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后,宁波、温州、杭州被迫开放。像先前开放的港口城市一样,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外国租界成为“国中之国”,海关被外籍税务司把持,洋人开办的工厂林立,这些对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浙江开埠后地区港口的对外贸易研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研究(1876-1937)》为温州地方史研究提供了一份厚实成果。
该书除绪论、结语外共分六章,分别考察了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兴起的自然及社会历史条件、晚清温州开埠起源、晚清瓯海关进出口贸易分析、晚清瓯海关贸易分析、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腹地范围及贸易格局以及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的社会影响。
从对外贸易史的角度来看,该书以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研究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这是一种全新的观点和选择,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同时,突破传统对外贸易研究的阶段性考察模式,换以比较的分析方法,将温州开埠前与开埠后的贸易状况做多角度的对比,纵向分析温州对外贸易的性质及整体走向;将温州开埠后的贸易与其他港口贸易做横向比较,分析近代温州港对外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原因;将温州海关进出口贸易与同时期开放的其他海关进行横向比较,突出温州开埠对温州对外贸易拓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把握该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大致脉络,了解该时期温州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能够折射该时期温州社会的变迁和对当时社会经济的积极面、消极面,对现代温州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借鉴意义。而深入开展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研究,总结温州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深入挖掘晚清民国时期温州对外贸易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当今温州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潘忠强
作者系温州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