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大咖”来温分享媒体融合之道
昨天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在温州商学院授课,与该校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学生分享中国媒体融合的逻辑和路径。
在宋建武看来,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离不开四个逻辑,首先是技术逻辑,技术为媒体融合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基于国情的政治逻辑,再是从精英主导到全员参与的传播逻辑改变,以及从影响力变现到用户变现的商业逻辑变化。
授课内容深入浅出,案例不断,上至央媒下至地方县级融媒体中心,还有“当红”媒体今日头条、抖音、趣头条等案例,宋建武信手拈来。两个半小时,会场多次爆发出热烈掌声与笑声。
融媒体的底层逻辑是技术:且看5G对传播的影响
宋建武认为,融媒体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从数字化(IT)向数据化(DT)推进,媒体出现了数据化平台的新形态。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目前最新研究课题摆在眼前:5G的运用推广,会对媒体传播产生什么影响?在宋建武看来,由于5G应用可以使信息采集点大大增加,将有助于人们在更大范围认识和把握社会变化,避免“盲人摸象”得出错误结论。
“比如我们对于雾霾的认识,”宋建武举例道,“当我们的信息采集更加完善,可能会发现与我们的推测不同的事实,比如当数据显示北京的PM2.5数据长期高于周边地区,那么对于北京雾霾主要受周边影响的认识就被颠覆了。”
来自今日头条的启发:谁有大数据,谁将掌握未来
“传统媒体当前面临的困境是,有爆款,无用户;有流量,无平台。”宋建武表示,传统媒体通过自身创意可以做出“刷屏”产品,但最终往往为其他商业平台做了嫁衣,而没有增加自己的用户,也没有增加自身对用户的了解。
据宋建武对今日头条的观察,当其拥有约1500名工程师时,其中有约1000人负责“贴标签”——一方面根据内容给文章加标签,另一方面,追踪文章被阅读的情况,把阅读者的阅读行为映射在内容标签上,从而达成内容的精准分发。
大数据之所以变得愈发重要,也与媒体的商业模式改变有关。围绕用户积累大数据,基于用户提供信息和商品服务,即电子商务,将代替影响力变现,成为媒体的主要商业模式。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思考:不动存量,围绕“刚需”做增量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宋建武一针见血指出,这不是传统媒体的复苏,而是建设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的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出路,不在地方媒体机构的重组,也不在于新闻信息生产流程的改造,而在于从老百姓“刚需”上寻求突破,建成地方综合服务平台。
比如,县级主流媒体在政府资源方面拥有相对优势,且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公共事业和生活服务,挑选其中的高频事项,打通数据,让老百姓可以在一个APP端口进行在线办理等,可以帮助县级融媒体中心高效聚集用户,了解用户,从而进一步服务用户。
寄望传媒学子:学会用互联网的方式应对传媒变革
在行业发展蝶变之时,宋建武建议传媒学子,一定要掌握新的技术,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要学会使用数据分析工具。
在宋建武看来,目前不少传统媒体仅仅做到“+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是因为没有真正把媒体的整个生产逻辑和流程互联网化。所谓“互联网化”,是用互联网聚集海量内容和用户,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精准分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建武寄望,年轻的传媒学子不止步于新的创意和点子,而要真正从新技术和新应用的角度,学习充实自己,为投身传媒变革做好准备。
杨晓宴/文 斯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