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绕秀美小岙村 好不热闹百姓大舞台
编者按:《新乡风·心家园》文化礼堂巡礼大型采访活动推出“走进鹿城”特别报道暨“鹿礼堂”大型巡礼活动,聚焦鹿城文化礼堂建设新成就,展现充满文化自信的“鹿城创造”。
白墙、黑瓦、小巷……错落于山涧的古民居,静数着悠悠岁月,离开喧嚣的城区不到20公里,就来到了鹿城区藤桥镇小岙村。
小岙文化礼堂坐落入村主干道旁,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以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为特点,加快打造以非遗项目保护和开发为核心的民俗文化教育基地。
文化礼堂兼旅游功能
小岙村卖风景迎新生
小岙文化礼堂由有着70多年历史的原岙底供销社改建而成,外观保持古朴素雅的风格,内部进行加固修缮及装饰,兼具小岙特色旅游村游客集散中心功能。
“小时候,家家户户造纸,然而腰包鼓了,村里也臭了。一些村民开始另谋出路,村子里也渐渐冷清了下来。”小岙村村委会主任陈治品说,不愿再承受污染之痛的村民及时醒悟过来,依托朴实的自然风光,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和“无违建村”创建,并摘得了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牌子。
“去年7月份,在各级政府资金的支持下,我们筹资建起了小岙文化礼堂和游客服务中心。”陈治品介绍,小岙文化礼堂内设有温州民俗文化风情展示厅、非遗讲学堂、民俗大舞台等,还会不时开展各类民俗活动和文艺演出。
老外结伴进村过端午
浓浓民俗文化惹人爱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小岙村始于明朝,至清朝嘉庆年间正式建村,村民先祖大多从平阳迁徙而来。目前村内仍完好保存着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和闽南民俗风情。因此,小岙村也被温州民俗学会确定为活动基地,承担诸多民俗文化传承发扬和各类活动的开展。
今年端午节,小岙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南非的阿乐带着39名外国朋友在小岙文化礼堂过端午。当天,志愿者们身着汉服,与外国友人和村民一同体验米塑、剪纸、做香囊、做灯笼、编蛋袋、包粽子等传统民俗活动。
为将小岙村打造成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民俗村,今年5月,温籍画家孟庆江工作室在小岙村正式挂牌启用。当天,孟庆江现场创作一幅《八仙图》赠送小岙村。孟庆江表示,此次工作室选址小岙村,不仅仅是中意当地的秀水青山,更是有感于小岙淳朴的民风和留存至今的民俗。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小岙喜添乡村艺术团
小岙文化礼堂日渐成为村民们生活交流的中心、文化传承的纽带,在为村民提供丰富精神享受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陈治品介绍,小岙文化礼堂会定期开展太极、武术等公益课程。“每个周末,大家都会跟着老师一起打打太极,修养身心。”
此外,文化礼堂内的百姓大舞台也是村民平时喜欢聚集的场所。白天,村民在这拉拉家常;晚上,大家则聚在一起跳广场舞。日前,藤桥镇的4支乡村艺术团在小岙文化礼堂正式成立。
小岙村乡村艺术团成员林丽娅说,目前小岙村乡村艺术团有十几名成员,“以前只能邀请其他村的表演队来演出,现在有了自己的乡村艺术团,村民看表演的兴致更高了,文化礼堂里的人气也更旺了!”
新闻+
培养村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让文化礼堂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
加上小岙文化礼堂,藤桥镇目前已有12个文化礼堂,今年拟再新建7个文化礼堂。藤桥镇副镇长邱晔表示,“由于经费、场地和人员等要素欠缺,藤桥镇在建设新文化礼堂以及经营好已有的文化礼堂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藤桥镇下了大力气。邱晔介绍,一方面出台了《藤桥镇农村文化礼堂星级动态管理办法》,以“活动换积分,积分换奖金”的形式,激励各文化礼堂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另一方面,藤桥镇坚持让文化礼堂变成群众自己的文化礼堂,从“要群众来”转变为“群众要来”。
今年来,藤桥镇坚持“我搭台来你唱戏”的方式,鼓励民间文艺爱好者登上文化礼堂的舞台。年初,12个文化礼堂打破村村之间的壁垒,联合举办了藤桥镇首届“我们的村晚”,群众从过去的“台下看”转变为“上台演”,取得了不小的反响。
“只有鼓励和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文化礼堂建设,培养村民对文化礼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才能真正使得文化礼堂成为群众获取知识、促进文明和谐的精神家园。”邱晔说。谢宾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