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文化产业前瞻:天高任鸟飞
新年伊始,胸怀美好的憧憬、带着学术的理性,文化产业学界聚首北京大学第十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文化使命》为题,谈观点、论发展,为2018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真知灼见。尤其,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纪念,也是文化产业发展20年的关键节点,继往开来,学者们回望文化产业过去的探索与经验,展望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机遇。
1、政策推动的新红包
2017年注定要在中国文化产业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战略、文化定位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对文化产业发展也提出全新的定位,“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表明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美”还要“好”,要心情舒畅、幸福指数高,对精神文化产品提出新需求,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红利更是机遇,新一轮文化消费能量将积聚和喷发。
在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看来,政府的推动、资本的力量、技术的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动力。新一轮政策红包依然还在不断发放,2017年年初,中办和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到年底,中办和国办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文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走向。
而从各地的情况看,从“浙江的万亿元产业级的政策”到“上海文创50条”,新时代文化产业依然需要政府的推动,不同的是,现在的推动不是给钱给物直接补贴真金白银的“传统思维”,而是对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通过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产业思维”,给文化产业发展更宽松、更公平、更普惠的发展空间。
“十九大的全球意识和文化情怀,新时代文化创新思想对文化产业发展很有指导意义。”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很有启示,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国际社会能接受的方法和形式,进行表达和传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战略资源,彰显文化自信。
2、文化经济的新天空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江西景德镇,有两千年的制瓷史,在国外只要有博物馆的地方就有陶瓷,只要有陶瓷的地方就有景德镇瓷。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景德镇瓷器整体陷入困境,“十大瓷厂”相继关停,逐渐走向衰败和没落,曾经喧嚣热闹的厂区渐渐荒寂。拒绝房地产的开发,保留工业遗产,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让“千年瓷都”重焕光彩。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自豪地说,7000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瓷都焕发生机,文化创意不仅让创意陶瓷走入现代生活,也让传统制造业获得新生。
“文化+”融合发展态势才刚刚启幕,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单世联预测,文化艺术向社会生活、实体经济全面渗透,正好与我国的经济产业转型和战略升级联动起来,将推动中国经济新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业不再是传统的“文化产业”了,而成为“文化经济”。文化可以独立存在,但许多时候文化是“魂”,为其他产业之体赋能,从而让文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比如,欧洲发达国家文化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就值得借鉴学习:皮革产业+文化成就了LV这样的奢侈品品牌;小五金+文化成就了首饰巨头铁芬尼(Tiffany);而小化工+文化成就迪奥(Dior)香水。”他表示。
中央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炎建议,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发挥更大作用,要与农业结构调整联动,从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让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文化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主任祁述裕眼中,文化领域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情况可能比其他领域更严重,城乡不均衡、流向不均衡、服务进出口也不均衡,文化产业需要“对症下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尤其是传统文化产业,要研究用户需求,跟上技术进步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3、创意想象的新翅膀
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逊河,后来亚马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商网站;传说中最大的宝藏发现者是阿里巴巴,后来阿里巴巴成了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那么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将成为什么?聚焦于移动音频市场,挖掘“听力经济”,“碎片时间+声音”的新模式让喜马拉雅FM创立至今仅3年,就已拥有500万主播,70%有声书改编权,估值增长200倍,超过30亿元人民币。创意想象力和互联网新技术成功开拓出一个新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声音学习和娱乐的新需要。连古老的戏曲也用创意和互联网打开了新市场。创业者黄俊棋打造了中国首家互联网戏曲平台——戏缘APP,以线上戏曲内容为主线、名家公开课、超级擂台为亮点,以戏曲直播、资讯与演出票务为服务,为戏迷提供看戏、学戏、听戏、唱戏及与艺术家互动的平台。目前,戏缘市场占有率达到80%,平台入驻知名艺术家280多位。
知识有价,创意值钱,创意想象力和互联网新技术让文化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形象地说:“风来了,让更多有创意的人能一起被吹上天空。”2017年数据显示,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速居首位,增长超过30%。
创意想象力和互联网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产业迭代极快,过去光线传媒、华谊兄弟还是以新兴文化产业的身份上市,可短短几年,和互联网大电影、短视频相比,他们就成“传统产业”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文化力的发展”,从过去的文化原创力到文化生产力,现在到了文化创新力的新阶段,文化企业要善于抓住这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读懂用户,做强自己,赢得市场。
4、文化“走出去”的新渠道
6年前,智明星通还是一家只有5个人的创业公司,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拥有500名员工的游戏“小巨人”,2017年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市场;最早只是向海外输送内容,现在智明星通在海外支付、翻译、服务器、运营平台、免费杀毒软件、导航网站全方位发展,被称为海外连续斩获佳绩的互联网标杆企业。
智明星通打开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渠道。中国从原材料出海到半成品出海、再到电子产品出海、软件出海,现在是“信息平台出海”。目前,今日头条也已成功登陆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成为海外年轻人的娱乐社交平台,分享音乐、动漫、视频等文化内容,海外日均活跃用户3000多万、月均活跃用户1亿多,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兴趣增加,文化“走出去”从平台到内容,还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姜生表示,越是国际化越需要有“我是谁”的民族表达,通过有思想逻辑的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传播和精神升华,才是文化“走出去”的根本要义。(记者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