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宣传  ->  宣传动态  -> 正文宣传动态

一座城市的努力 每位市民的荣耀——蝉联桂冠看温州文明大提升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来源:温州日报

  时隔三年,温州再次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一起捧回的还有18项精神文明大奖。

  这是一座城市的不懈努力,这是每个市民的无上荣耀。

  这是一个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时代!

  瓯江潮涌,为瓯越大地浇灌出绚烂的文明之花,历久弥新。900万温州人,共同携手新时代创造文明二次方。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温州,从未停止奋进的步伐。

  在过去三年的新一轮创建周期里,温州紧紧围绕“争当全国文明城市的示范和标兵”这一升级进位“小目标”,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两美温州”品牌效应日益放大。

  市文明办主任吕朝晖说: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温州的蜕变,不仅仅在城市的“面子”,更在市民的“里子”。每一个普通市民都是创建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言一行见文明,点滴善举见精神,广大市民是城市主体,是创建的参与者、监督者,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保住这块招牌,擦亮这份荣誉,“文明桂冠,属于全体市民”。

  文明点滴浸润,正从骨子里慢慢改变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温州的文明建设也将迈入新时代,开展新征程,镌刻新高度。

  大美温州

  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文明城市的意义,不止停留在一座奖杯、一块奖牌上,而是流淌于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是街头巷尾里悄然呈现的环境新变化。

  从大拆大整,到大建大美,文明创建一点一滴扮靓温州城。

  67岁的瓯海区应潭村老人王时云常去三郎桥新区安置房建设工地外看看,他总忍不住畅想不久后搬入新家的场景。他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在三垟街道,那里现在是一片废墟。就在这片废墟上,将建成一个集生态保育、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这是温州沿着“大建大美”路线图,全面奏响城市转型“蝶变曲”的真实写照。

  通过拆违,腾挪空间,为“大建大美”提供了战场,为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为赶超发展拓宽了新空间。

  一幢幢新大楼拔地而起,环绕四周的,是清澈的河流和生态水岸。永嘉县桥头镇溪西村菇溪河,从曾经的“牛奶河”恢复到最初的清丽模样;瑞安塘下镇塘口村的“一线河景”,通过全套治水“疗法”,成为我市首批摘帽“劣五”的两个断面之一……

  我市还通过滨水公园建设,彰显出温州城市的“山水特色”。徜徉在公园旁,如今绿地河道连线成网,打造了一条城区绿道和城市休闲慢行通道。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空气洁净,大美温州已经走进人们的新生活。

温州文明礼让“大拇指行动”,以正面激励形式鼓励大家文明出行,遵守城市交通规则。

  善行温州

  文明让城市更温暖

  文明桂冠的背后,是一座城市温暖的文明底色,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温州人,曾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创城三年来,温州人正创造另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度——德善高地。

  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温州捧回19项精神文明建设大奖。这一天,一场接力“兰小草”、构筑“道德链”活动席卷了温州城。为了纪念15年隐名行善的“兰小草”王珏,人们纷纷用实际行动接力“兰小草”,在瓯越大地上掀起又一轮接力行善的热潮。11月17日,因为“兰小草”,从此拥有了一个温暖响亮的名字:“兰小草”爱心宣传日。

  凡人善举,最能浸润人们的心灵。

  从急走千里热血救人的“最美女孩”毛陈冰,到爱岗敬业的90后教师陈莹丽;从关键时刻勇救孩童的全国道德模范李学生,到孝老爱亲模范徐建威,多年来,温州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浙江骄傲”的人数位于全省前列,“中国好人榜”上一个个来自温州的姓名,彰显着温暖之州的好善之德。

  市区华盖山麓红日亭,是温州的“慈善地标”。一碗清晨中的暖粥,一杯炎日下的伏茶,一份延续40余年寒来暑往的不变坚守,把善行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吹进每一名温州人的心间。

  一个因微笑而诞生的组织——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成立8年来,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总行程10769公里,为2000余名贫困唇腭裂患者带去“微笑”。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联合民盟中央共同发起的“明眸工程”,共募集善款2600余万元,让60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礼让斑马线、诚信日……每一个活动现场,我们都能看到,一抹亮丽的红色涌动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温州志愿者。

温州市图书馆的灯光。

  文化温州

  文明让底蕴更厚重

  以榜样的力量引领道德风尚,三年来,温州人向上向善的文明精神,愈加厚积薄发。

  每当夜幕降临,车水马龙的温州光影璀璨。在这片璀璨中,永远有那么一盏灯是专为“读书”而点亮。从2014年第一家“城市书房”落定县前头,如今,温州有着27家城市书房,24小时营业“不打烊”。书房24小时开放、无人值守,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书刊免费借阅服务。“城市书房”那抹不灭的灯,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温州人的精神世界。

  城市有“书房”,乡村有“客厅”。走在温州乡间地头,一座座被称为百姓“精神家园”的文化礼堂,承载起了村民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借助文化的力量,精神文明向基层延伸。在乡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五美建设已经在乡村广阔的土地上结出硕果。乡村再不是贫瘠的土壤,1000多个文化礼堂次第开花,给村民们带来精神食粮;移风易俗的标杆相继“竖”起,改变了不少陋习。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融入、婚丧礼俗整治、殡葬改革民生、文化礼堂教化、乡风评议推动、“五美乡村”创建六大行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不办或减办”风尚初步形成,温州也成为全国移风易俗三大试点城市。中央文明办专门刊文推广,原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点赞温州工作,省市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肯定。

  厚实的文化力量,为温州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推行未成年人“四品八德”建设,把“做谦恭有礼的温州人”主题实践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始终,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幸福温州

  文明让服务更便民

  全民共创,全民共享,是温州创城三年的生动写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文明创建二次方的奋斗目标。

  文明创建细化于日常生活中,就是让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

  落户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温州易津通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不久前在线提交申报材料后,当天就收到了审批部门发放的电子登记营业执照,次日,该公司经办人在上海家中就收到了纸质营业执照的快件,减免了原先所需15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和往返两地的不便,实现了办证“零跑腿”。

  自全省打响改革发令枪以来,温州各地各部门奋力加快“跑”,“跑”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让企业和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改革获得感。无论要办的事简单或复杂,能否实现只“跑一次”,成为了检验改革成效的硬指标。

  在温州生活,市民办事方便了,生活更幸福了。无论是健身、就医还是文化活动,在家门口都可以实现。从城市到乡村,创城“福利”已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红利”。

  这得益于我市推行的城市“精细化”治理。增加停车泊位,建成交通微循环,综合整治市、区两级道路,严管机动车违停,重磅出击“小广告”顽疾专项整治……一项项工作落实落细,一个个成效日益凸显,群众收获的,是握在手里的获得感。

  文明的滋养,正是温州改革发展的精神沃土!孙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