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再次荣膺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14日上午,温州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消息传来后,全市一片欢欣鼓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吕朝晖深有感触地说:“2015年2月28日,温州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具体部署,我市上下以归零的心态再出发,从市领导到基层,从社区到农村,从条条到块块,全市各级各部门多方联动,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集结成创建的动力源泉。文明桂冠,属于全体市民。”
近3年来,温州取得哪些新成绩?市民文明素养有何新变化?文明风尚又有哪些改善?吕朝晖接受记者专访,细说“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蜕变。而蜕变的,不仅仅在城市的“面子”,更在市民的“里子”。
城市管理不断精细
城市环境变化喜人
近年来,我市“向精细化要文明”,不断巩固深化创建成果,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通过创建,城市管理不断精细化。
吕朝晖介绍,我市相继推出“五水共治”“3+1”亮点区块建设、“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阶段性的环境整治和建设载体。特别是以去年4月份启动的城市管理“治乱”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开展城市管理乱停车、乱占道、卫生脏乱、设施破乱、绿地杂乱等“五乱”整治,有力推动城市治理制度化和常态化。
近3年,我市着力建设天蓝水清、山绿地净、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共拆除违建逾亿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积约90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总量居全省第一;消除666公里垃圾河、627公里黑臭河,整治重污染行业企业1151家;建成区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3497公顷增加到目前的6505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4平方米提升到17.8平方米;市区大气环境优良天数为333天,质量优良率为91.2%,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提升幅度全省第一。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我市狠抓违法乱象整治,道路通行效率明显提升。礼让斑马线行动做得有声有色,公交车礼让率达95%以上,出租车礼让率达70%以上,私家车礼让率达50%左右,调查显示有99%的市民认为取得一定成效;我市还狠抓市容乱象整治,今年5月发出“要像治水一样治理小广告”的动员令,坚持“四个一律”,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向“小广告”这一顽症宣战,短短两个多月共查处非法小广告1834起,责令违法当事人清理小广告约6870.93平方米,锁定电话号码1417个,立案查处“小广告”违法案例50余起,调查显示有七成住户对整治结果表示满意。
全民积极参与创建
成果惠及市民群众
温州再度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在复评迎检的日子里,街道和社区基层干部,以大街小巷作考点,逐条逐项,查漏补缺;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交通协管员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文明故事;在公园广场、农贸市场、社区村庄……每一个普通市民为创建贡献力量,也是创建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吕朝晖说,一言一行见文明,点滴善举见精神,广大市民是城市主体,是创建的参与者、监督者,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保住这块招牌,擦亮这份荣誉,“文明桂冠,属于全体市民”。
通过创建,全民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创建成果切实惠及市民群众。截至目前,我市已创成四星级以上幸福社区108个,其中五星级幸福社区16个。市级以上文明村镇808个,其中省级文明村镇90个、全国文明村镇10个,市级以上文明村创成率从6.5%提升到14.3%;市级以上文明单位728家、文明行业16个、文明服务示范点308个,服务惠民互动共享。同时,深入开展“双千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全市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数累计达2180多对,国家级、省级文明单位结对率达100%,市级文明单位结对率为89.2%,结对数居全省第一。
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最美现象”不断涌现
如今的温州,人人做善事,处处有好人。通过创建,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吕朝晖表示,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道德内涵支撑文明城市创建,精致深入打造温州“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城市内涵。
乡村医生王珏扎根洞头大门岛行医28年,隐名“兰小草”坚持行善15年,温暖了一座城。“连日来,‘兰小草’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央视新闻等国家级媒体第一时间报道并转载。温州人善行天下,温州城出现了‘正月阿婆’、‘蔡老伯’等越来越多‘隐善’人物,萌发了一个‘兰小草’现象,成为温州公民道德建设的一大亮点。”吕朝晖说,我市将以“兰小草”11月17日捐款日为时间节点,设立“兰小草爱心宣传日”“兰小草爱心基金”,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人人崇德向善。
我市还以“红日亭”为道德地标,大力开展“最美温州人——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建设温州道德馆、网上诚信馆,成立全省首家“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公益基金;出台“最美”人物帮扶政策,截至目前已向“最美温州人”授信83户1861万元,发放贷款40户915万元。
吕朝晖介绍,目前全市共培育各类各级道德典型近千人,设立民间道德奖2628个,累计推荐“温州好人”候选人879人,其中234人入选“温州好人”,94人入选“浙江好人榜”,3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中国好人入选数居全省第一。从2005年至今,连续12年评选出“诚信老爹”吴乃宜等“感动温州人物”百余位。近5年来,我市共有24人被授予或追授“最美温州人”荣誉称号。
如今的温州,慈善模式正在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转变。全市目前拥有各类好人志愿者服务队5000多支,志愿服务阵地1000余个,注册志愿者225万人。全市有304个社区、821个村(居)成立慈善工作站(室)。
我市涌现了“明眸工程”“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等叫响全国的民间公益项目,形成温州人“商行天下、善行天下”的独特道德现象。延续15年的“诚信日”建设,逐渐洗刷了“武林之火”的信用之耻。温州被列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多年蝉联“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专题剖析和推广温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样本经验,全市上下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文化惠民扎实推进
良好风尚逐渐形成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明风尚引领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文明风尚教育引领、移风易俗专项工作,抓牢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通过创建,良好文明风尚逐渐形成。
吕朝晖说,去年9月份,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温州确定为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后,近一年,温州在树立乡村新风尚方面初见成效。仅以乐清市为例,1644例办丧活动均按规定办理,共节约3.28亿元。中宣部原部长刘奇葆在全国深化移风易俗电视电话会议上点赞温州工作;中央文明办专门刊发专报信息推广“温州经验”;新华社以“温州破立并举树农村新风”做专题报道;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温州“传承好家风”。
我市注重以文化人,塑造文化厚重的城市内涵,完善“15分钟都市文化圈”,建成城市书房29个,推进城市书巢、城市书站建设,形成“1+10+N”的文化驿站建设模式;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已建成1152个文化礼堂、768个道德讲堂;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已建设社区活动阵地892个、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252所、心理辅导中心(站、室、坊)1605个,家长学校1007所、民工子弟学校105所、少先队实践基地1092个,数量全省领先,并作为首个地级市获批承办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
巩固成果补齐短板
文明建设永不停步
“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不是为了再次拿个牌子,最终是要让广大市民百姓满意,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擦亮这份荣誉。”吕朝晖说,温州文明城市底子很薄弱,文明建设是一个永不停步、永无止境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九大精神,还有今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给未来五年温州发展的定调,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其中精神文明建设决不能缺位。接下去,我们将加大文明创建力度,将以更高的要求,逐条逐项,精准对标,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全力巩固成果。尤其是老百姓所期盼的,我们将加以努力改善。”吕朝晖表示,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在强化督查、部门协同、继续深化精细化管理等工作上下功夫,让市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变化,努力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吕朝晖表示,下一步要持续推进文明礼仪行动、文明旅游行动、文明交通行动、文明上网行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文明施工行动和文明物业行动,以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整体水平,实现从“保牌”到“亮牌”的目标;将通过实施“内涵拓展”、“形象提升”、“品牌打造”等三大工程,来提高文化服务自觉性、文化载体多样性和文化氛围影响力,用“至美”与“至尚”,积攒文明创建的文化家底,提升文明创建的文化实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筑起城市文明靓丽风景;要在“大爱温州”的志愿文化基础上,通过强化“好人系列”选树、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塑造温州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为温州再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打造“铁三角”地位提供有力思想文化保证和精神文明动力。叶锋 市文明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