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时评挑战赛 第四期“每周一星”亮相
编者按:由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主办的温州市第四届时评挑战赛日前启动。每期两个话题,经专家评选后,选出“每周之星”(每个话题各两篇佳作),本报将节选其中精彩部分刊登,并附上专家点评。
我眼中的最美温州
【每周之星1】
在“更”字上书写最美温州(节选) -市发改委张楚舒
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在奔涌的时代大潮中率先扬帆,挣脱环境的桎梏,突破体制的藩篱,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带着“四千精神”筚路蓝缕,开疆拓土,去追寻最适宜温州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众多“全国之最”: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最早创办由集体、个人集资入股的股份制城市信用社;集资兴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苍南龙港镇;建设中国第一条合资地方铁路——金温铁路;创造中国最温暖的城市坐标——红日亭……这一个个醒目的“第一”组成了温州最美风景,令世人瞩目。
今天,站在远处,用“望远镜”遥望温州,只能窥得温州之美的华丽表象。走进温州,用“显微镜”观察正在发生的变化,就会发现不断追求“更美”,才是属于温州的最美标签。
温州之美,在于永葆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锐气,秉持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破除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思想,在改革创新上从不停步,不断书写经济上的更美。
温州之美,在于坚持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让城市布局更完善、城市形态更优美,彰显温州山水城市的独特韵味和现代气派,不断书写环境上的更美。
温州之美,在于始终保持历史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软实力,厚植文化优势,树立文化自信,擦亮“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品牌,打造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不断书写文化上的更美。
点评:说最美温州,一般人只说风景、人文、生态怎么美。那都是过去的、静态的美。而本文却说个“更”字,就是说未来的、动态的美,这就牵涉发展的问题,这就比一般人说的更进一步。这动态美的发展的中间,作者着眼于永葆改革创新的锐气,坚持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环保方面的更美以及保持和厚植文化优势等方面,这就说到点子上与如何解决“更”字问题的关键上了。
【每周之星2】
美不美,“主要还是看气质”(节选) -龙湾区姚敏雯
如同一个人一样,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颜值”和“气质”。怎样的城市属“最美”,大概又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但有一个共识:扁平化、同质化的城市“颜值”成就不了“最美”。美不美,主要还是看气质。
所谓城市气质,即城市的精神、城市的灵魂。人有气质才有个性与魅力,城市也是因气质独特才有个性和魅力。谈到温州的城市气质,离不开一个“商”字。但,回溯历史,温州是明代的文化重镇;聚焦当下,温州是浙南都市圈的核心。发展中的温州,比想象的更美。
中央电视台近日推出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展示全国各地五年来发生的各方面巨大变化。其开篇之作《浙江篇·勇立潮头》讲述了5个浙江人(群体)的故事,出现3张温州面孔,包括民宿老板林森、LHD海洋潮汐发电工程师林东及以林志兴为代表的红日亭义工群体。绿色、科技、人文,这既是世人眼里的温州城市新“气质”,也是生于斯、长于斯,作为80后新一代温州人一员的我心中的“最美温州”。
创新的容量决定现代城市发展格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一座城市创新的容量和气度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发展格局。
绿色的颜值集中展现城市的气质。有人感叹,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像格式化了的模板,风格雷同、千城一面。其实,与其仿效欧洲城市建筑形态,不如借势中国传统园林理念,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气质的独特形态。
文明的自觉是城市的迷人风景。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具有现代文明气质的城市才会吸引人心。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个城市,是属于众人的逐梦之地。每一个微小而具体的个人梦,都值得拥有一片茁壮成长的沃土。“最美”温州,值得期待。
点评:说一个城市的美,可以面面俱到地说,也可以抓住根本来说。本文认为,城市最美,主要还是看气质,这就说到美的最根本的魅力上来了。比如一个人,长得再怎么好看但没有气质,只是残缺的美。因而,“扁平化、同质化的城市‘颜值’,同样成不了最美。”本文把城市的气质,归纳为城市精神、城市灵魂和城市的容量,是准确的。
改革在身边
【每周之星1】
不革新,生存难;不容错,革新难(节选) -苍南县刘琼
鲁迅说,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要发展,必有改革之举,必有创新之念。
改革不是喊口号,而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探索,需要有勇气、有魄力、敢担当的干部当领头羊。温州过去的发展成就,源于改革;我市“十三五”的发展蓝图,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实现。当前,我市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改革步入深水区,干部“怕而不为”让改革发展蒙上了阴影,建立容错机制势在必行。所谓给改革先行者最好的支持即是“容错”。保证改革创新的“领头羊”不成为“替罪羊”,激励干部大胆闯、大胆试,需要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给干部一定的“试错权”。
一言以蔽之,不革新,生存难;不容错,革新难。
革新容错,体现的是一种鲜明导向。干事就有风险、有失误。在风险和失误面前,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地提出,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革新容错,营造的是一种干事氛围。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不要说成就一番事业,哪怕就是要做一件稍有意义的事情,失误往往也在所难免。如果害怕失误,就可能一事无成。
革新容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为改革创新者建立制度保障,保护和鼓励领导干部大胆改革、勇于担当。但“容错免责”这把“尚方宝剑”也是有底线的,容错绝不容对法治精神的亵渎,绝不容不负责任的恣意妄为,绝不容借改革之名、行谋私之实的投机行为。
点评:该时评评述了一个当下值得关注的话题:改革要容错。这个话题论得好!
改革应容错,体现的是一种鲜明的改革导向。当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改要革的往往都是硬骨头,难度大、风险也大。因而担心犯错害怕失败,就成了改革者、特别是基层改革者的大顾虑。如何正确对待改革之错,也就成了一个深化改革的大问题。要推进改革,深化改革,不断改革,就不能让改革创新的“领头羊”成为“替罪羊”,就得给改革者必要的“试错权”。这就是要“容错”。
改革应容错,中国改革的新思维,此举善之善也!
【每周之星2】
滴水可见阳光改革就在身边(节选) -苍南县陈守岸
夕阳西下的傍晚,一条清流碧波荡漾,青石栏杆蜿蜒伸向远方,两岸的步行道平坦而干净。游人或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穿行于其中,或快步健走,或漫步休闲,或驻足休憩,或垂钓自拍。杨柳岸,人如织,晚风长堤,一派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
骄阳似火,热浪席卷,但是在农村文化中心的图书馆里,却是一片清凉世界。儿童或在伏案写着暑假作业,或在津津有味地读着儿童读物;家长在旁看着小说或杂志,静静地陪伴着;老人翻着报纸,浏览着国家大事。到了晚上,文化中心灯火通明。羽毛球场上,奔跑着矫健的身影,你争我抢,挥汗如雨。文化中心外面的广场上响起了音乐,妇女们在跳着广场舞,扭动着欢快的身姿,一片欢歌笑语。
这些美丽和谐的画面,不是发生在电视新闻上,也不是某些小说上描写的,更不是发生在哪个城市里的,而是在温州每一处的乡村里,就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如果说是在几年前,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以前的河面上漂浮着各色各样的垃圾,两岸倒满了生活垃圾,褪色药水、塑料洗涤水、电镀水、工业污水等全都往河里排放。以前的农村宗祠里经常可听到麻将声、打牌声、输钱赢钱的吆喝声,祠堂美其名曰为老人活动中心,其实却成了变相的赌博场所。
为什么在几年之间,温州大地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因为我们改革注重人民的“获得感。”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就是为了回应群众呼声,满足群众的期盼。让“获得感”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让每一项改革都能在群众中得到共鸣,得到回响。
点评:本文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改革是幸福。这个观点,值得肯定,值得称道。
本文说:“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才能全面体验‘幸福’,政府的‘幸福感’才会深刻而具体。”它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的幸福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享受在一起——改革,就是幸福;幸福,就要改革。改革并不只有高远宏大,而是实实在发生在你我身边。改革在身边,幸福也在身边。作为政府官员,就看能否勇于参与身边之改革,能否善于品尝自己人生之幸福。
改革是幸福,这是中国改革的新境界,此情真之真也!
- 相关阅读:
- 第二届时评挑战赛获奖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