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三家人》剧本研讨会在京就当代精神展开探讨
研讨会现场。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过去”与“昨天”:2012年,展现温州人创业史的《温州一家人》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展现中国经济新常态初期温州人创业的《温州两家人》再次引爆央视一套黄金档,是展示温州人精神的又一巅峰之作。
这是着眼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当下”与“未来”:《温州三家人》已经完成了剧本第一稿35集的创作,一二三部共同讲述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转折变迁,形成以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为题材的三部曲。
16日,电视连续剧《温州三家人》剧本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到场的20多位领导、专家就剧本创作进行深入探讨,气氛热烈。编剧程蔚东分享创作缘起、过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表示三部曲是一份怀抱责任的艺术记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矛盾设置上有新意。
本次研讨会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公司和温州市委、温州市政府主办,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承办。
记者从温州广电传媒集团获悉,该剧下一步的创作摄制计划分为“四个四月”:2016年6月至9月,完成剧本研讨、修改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2016年9月下旬至2017年1月,完成在海内外的拍摄工作;2017年2月至5月,完成后期制作;2017年6月至9月,完成送审、修改,并争取在央视第一套节目晚间黄金时段播出。
商战是脉络,当代精神风貌是重点
程蔚东(《温州三家人》编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我是2014年的秋天接到任务,说一家人、两家人已经写到了金融危机,接下来应该继续把温州人的当代精神风貌写下去。我在浙江工作,对温州也比较了解,熟悉归熟悉但当下的温州我还是要深入下去的。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到去年的6月份,我一直在国内外到处跑,其中国外就跑了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新加坡、韩国,大概采访了200多个在各地创业的温州人和他们的故事。一开始没想接这个任务,因为我已经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深入体验之后我已经激动起来了,现在不让我写我都想写了。
特别让我激动的有两点,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创业的,就是类似剧本中出现的三家人的家长人物都是很有力量的企业家。我跟他们这一代人谈话的时候,惊讶于他们体现的严格力量。所以我特别强调人物,商战故事只是作为脉络而已,最主要还是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不是说GDP到多少,而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力量被锻造坚强,意志被磨砺,他们看待世界也好,还有对当下甚至是未来的布局,完全跟得上世界文明的步伐。比如说有个有几百亿身家的企业家,他不准备做家族企业,跟儿子谈好了全部交给社会。也有儿子自己去创业不要老爸钱,干的比老爸还好的,这是让我激动的第二点,富二代,现在应该说是创二代。我接触了很多年轻人,他们早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要垮掉的富二代那种样子。他们特别是在新经济、世界智能时代的情况下,纷纷都走在前面,搞的互联网服务公司为很多中小企业的再度起飞或者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故事让我激动。
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同步创造
李京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
刚开始听到要继续打造《温州三家人》的时候,心里确实有问号,《温州一家人》一炮打响,《温州两家人》乘势而上,《温州三家人》还能不能写出新意。现在看到这三部作品放在这里,我想这是温州三部曲,讲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的三个阶段,而不是简单的前后延续。这样的创作手法特别符合中国电视剧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艺术门类的纪实功能。
这部作品写在改革开放的当下阶段,对改革开放成绩还有积累做了更深刻的艺术记录和表达反思。在以往一些表现改革开放的电视剧当中,容易放大物质丰盈后的精神退化,而这部剧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强调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是同步的,是一起成长的。
这是一个持续在做的温州品牌
滕云平(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
从温州一家人,两家人,到今天的三家人,是持续地在做温州品牌。回顾温州模式,发掘温州精神,同时也是在展现温州的未来,我觉得这个眼光的确是不同凡响。特别是这种三部曲的展现形式,以往是没有过的。
今天的三家人如果作为一个单独的独立作品的话会轻松很多,在冠以《温州三家人》名字后,我们面临的可能就是观众的要求更高,以及审查机构的标准要更加的严格。我看到的是编剧程蔚东的勇气,和温州、浙江方面的决心。
矛盾冲突设置在性格碰撞
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温州三家人》中的两代人的创业都是在互联网经济为背景,在互联网思维底下展开的,这是过去两部所没有的。对于剧本,我最感兴趣的是两点,一是温州人性格,二是不一样的矛盾冲突设置。我在巴黎吃过温州人开的南京饭店,在威尼斯吃过温州人开的苏州饭店,闯荡也许是温州人骨子里流的血,在三家人里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前两部里,戏剧冲突的设置方面,很多是面对面,火对火,刀对刀,就是火花四溅。而在第三部里,互联网背景下很多都是没有见面就胜负已定了,所以更多的是靠刻画不同性格来揭示激烈的竞争,碰撞主要是性格上的,理念上的。
在温州人精神特征文化上下功夫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温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索引,一个前沿阵地,它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具有价值的。现在经济学家对温州模式怎么看可能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我们不是在评判这个事,我们是在写温州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当中,温州人的精神,温州人的人格,温州人的文化。现实主义创新,再加上前两部的成功,这样的创作是啃硬骨头。我的老朋友程蔚东勇敢地为他自己设置了难点,现在用审美创造翻越这个难点,我看里面很多的难点都变成了亮点,这就是一种有胆有识的创造。
剧里体现了两个坚守。一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包括他们为什么出去了又要回归,资金要回归总部也要回归,这在当前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二是坚守中华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新性的转化和发展。
展现国家改革发展的史诗
范咏戈(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基于剧本我觉得有三个特点,一是题材主题有前瞻性,二是较好的故事形态,第三是人物形象鲜活饱满。片子的定位,我觉得既不是商战也不是励志也不是情感,而是史诗,是展现国家改革发展的作品。这部剧有“一带一路”、回归兴业、探索“互联网+”,这块的东西设计得很好,和现实结合度很高。“一带一路”的目的实际上是把我们剩余的产能转移出去,这个回归兴业不是简单的回归,现在在这个剧里面,走出去走回来了还能再走出去。在立意上我提议把供给侧改革加上。
写的是温州,讲的是中国故事
陈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规划处处长):
剧本确实是出自一个有思想性的编剧之手,各种重大概念、重大命题都深入到这个剧本当中,总体气质高端大气,关心周围大事件而不是局限于身边的小悲欢。包括现在最重要的一些企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时尚产业、新经济形态、“一带一路”、金融改革、养老产业、环保生态,都是当下关系到民生的最大课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写的是温州,但意义远远超出温州,讲的是中国故事。
写了一家写两家,再写三家,也许以后还会有四家,因为温州故事非常丰富,温州人创造了太多的奇迹。正由于太丰富,选写什么也看出创作班底的追求体现。要抓住对我们当下时代最有启发意义的,温州模式的转型升级,是创新,是拼搏。这个内涵对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很美的词,是推动大家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动力。 卓扬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