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乐清吹响集结号
乐清柳市的兴乐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里,总工程师王建军正带领团队全力攻坚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研发项目。
“新能源汽车是今后的趋势,一辆车要用到三四十种电缆,抓住这个新需求实施精准研发,调整产品的供给结构,我们就能更好地适应市场、保持领先。”王建军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近年,温州较早经历经济转型、增速趋缓的考验,也较早开始了“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一系列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经济结构上存在问题的探索。
乐清是温州的工业大市、经济强市,也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3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面对机遇和挑战,以“敢为天下先”著称的乐清民企将如何站上供给侧改革的风口?
兴乐:“精准模式”
推动持续创新
年近六旬的王建军原任职于一家排名全国电缆行业前三的大型国企,是享受政府津贴的技术专家,几个月前被兴乐公司聘来任总工。
在他领衔下,这家创办于1985年的电缆企业确定了将电动汽车电缆等5款新产品,以及涉及质量改进、工艺攻关、原材料配方开发等方面的18个创新项目为今年工作重点。
“我们现在的精准研发就是瞄准市场,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来搞创新,做到‘用户要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王建军告诉说。
这种“精准模式”带来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2015年,兴乐16个产品被鉴定为省级工业新产品,其中6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个获温州市科学技术奖,还有一款耐火电缆获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一款防火电缆填补了国内该技术领域的空白并成功打开市场。
持续的创新,让企业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稳健发展。在自2011年起连续3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综合实力连续13年居中国民企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的基础上,去年兴乐的销售收入继续保持稳中有升。今年,他们提出要实现制造业营业收入增长20%,力争达到25%;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0%,力争达到400%。其中,新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营收比、利润比都要达到30%∶70%。
“对民营企业来说,实行供给侧改革,就要提振精神、补齐短板、重组整合,坚定不移地做强做精主业,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兴乐董事长兼总裁虞文品说。事实上,如今该公司正全力推进保增长、调结构、促创新、降风险、抓改革、优环境六大工作和去坏账、去库存、降成本等七大任务,发起新常态下民企的“自我革命”。
合兴:“机器换人”
换出效益动力
走进装配车间,一条由振动盘、传输带等部件组成的自动流水线正开足马力,完成打点、插入、掰弯、检测等工序。这台设备一天能生产20万只家用电子连接器,这个产量原先需要6个工人工作一周才能完成。
在汽车电子车间,一条长约1.5米的机械手正有序工作,从抓起台面上的金属部件伸向注塑机,到取出注塑好的汽车中控盘塑料部件再将金属部件嵌进注塑机,整个过程仅花了20秒。该车间还有不少类似的“机器人”,如果满负荷生产,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
这是在位于乐清虹桥的合兴集团有限公司看到的两个场景。
自2013年以来,这家生产汽车电子电器、电子连接器等产品的民营企业将“机器换人”视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每年投入6000万元用于自动化设备升级与改造。据统计,通过持续的“机器换人”,该公司人均销售产值提升16.55%,质量成本同比下降8.2%。2014年,合兴荣获省级“机器换人”示范企业称号。今年1月,入选温州市领军工业企业培育名单。
“按照我的理解,供给侧改革其实是我们近年一直在做的‘转型升级’的升级版,具体对制造业来说,就是围绕《中国制造2025》实现产业提升。”合兴集团总裁办助理郑卫平说。
在郑卫平看来,让合兴近年备受瞩目的“机器换人”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倒逼”出来的:人口红利逐步消退,人工成本不断增加,改善提升现有的加工工艺,用机器把人换下来势在必行;产业在快速发展,要接更多世界500强汽配企业的订单,就必须提升技术装备,形成国际一流的生产线,满足客户的高要求。倒逼之下,2004年,合兴成立自动化部,开始对传统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2006年,第一台自动化检测设备研制成功;2011年,第一条带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研制成功……
先行一步、舍得投入,带来的是“机器换人”换出的可观效益和蓬勃动力。例如,该企业注塑车间改造后,一名工人由原来负责3~4台注塑机增加到8~9台,车间人数由140人减少到65人,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450万元,而人均产能提高110%,产品合格率由96.5%提升至99.5%。
最新了解到,乐清市委、市政府正在认真研究谋划的试点方案中,产业和企业端的供给侧改革思路和举措,是重中之重的一块内容。如提出要全面提升电气产品的自主核心技术含量、品质档次水准、品牌文化内涵,推动电气产业集群向高度智能化、精细化制造领域迈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电气产业精细智造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