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匠心铸就百工之乡——2016温州文博会观察之一
龙湾馆内展示的朱小杰设计作品——瓯江长桌。潘祝平摄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号召,“工匠精神”已然成为经济界持续热议的焦点之一。有着百工之乡、国际轻工城等诸多美誉的温州,在经历了金融风波、制造业转型等诸多考验之后,匠心是否依旧?昨日上午开幕的“2016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参展的温州企业以他们专注的定位和彰显个性的展示回答了这个问题。
寻找匠心的年轻人
刘远峰算是温州文博会的熟面孔,2015年的上届文博会上,他所在的温州好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名为《妖精哪里跑》的手游,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然而在今年的文博会上,他们的展位上却几乎是清一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青瓷、瓯绣、剪纸,甚至于……棉花糖。
展位上个性化的小玩意儿主要用于“吸粉”,好玩科技真正准备力推的是一个叫做“民间”的APP。“今天的消费者追求的是那些高品质、个性化、独特性的商品,即真正包含‘匠心’的作品。我们的许多民间手工艺品具备这些要素,但苦于渠道的匮乏、表达方式的‘老套’,难以打开销路,‘民间’便是专门为此推出的一个平台——用年轻人的思维解码传统文化,展现其最美的一面;同时为传统手工艺人搭建一个直面消费者的虚拟平台。”
刘远峰说,这件事是他与小伙伴们在创立好玩科技初始便为公司确定的一个发展方向,虽然其间他们活用伙伴们所学专业,做手游等看似更“好玩”的业务,但目的只是为“民间”项目募集更多的资金,一群人追寻匠心的初衷始终没变。
“民间”的团队,成员多达十余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们中不乏清华、复旦、浙大等名校的博士、硕士,也有从美国犹他大学、法国马赛高等商学院等国外高校回来的海归,可谓青年精英云集。
“民间”团队成员走访了许多的手工艺从业者,他们的理念受到了普遍的欢迎。瓯窑非遗传人陈景炜甚至于还专门针对年轻人喜爱的题材为他们定制了几件作品。刘远峰说,他所见到的民间工匠们,有已经获得了政策以及资金大力支持的大师,也有生活困顿甚至难觅传人的失意者,但每当拿起作品,谈及创作,他们的热情、激情都会难以抑制地迸发出来。
“那便是工匠精神。”他说,无论对于好玩科技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对于大大小小的温州传统产业,只要延续这样的专注与热爱,就永远不必担心失去活力。
实业回归也是工匠精神的回归
乔顿服饰的展位就在好玩科技不远处,他们是5号馆里温州传统制造产业的代表之一。
今年,乔顿向人们展示的是“个人定制”的魅力。“贴身服务的消费体验、更高的产品品质,我们希望通过定制回归于消费者私人裁缝的这样一种定位。”浙江乔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新祥如是说。
知名温商、美邦服饰董事长周成建,曾是服装行业中少见的以裁缝自居的企业家,在工匠精神、职人文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如他这样自我定位的企业家为数不少。
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不断追求完美,这是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的一种概括。随着身边一个个因专业化而高速崛起的案例,秉承这种信念做实业的企业家在温州越来越多。
冠盛集团于去年底成功挂牌新三板,该公司董事长周家儒感慨说:“我们公司成立三十年,有二十多年只做一种产品,三十年来也是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销售。”
“做企业如打井,要一米宽,百米深。”浙江科尔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年保持利润与销售逆市增长,在问及成长秘诀时,公司董事长李俊尔这样说。
匠心的回归还体现于温州民企员工的职业化上。
今年以来,一位名叫俞润初的江西籍挤塑工成为兴乐集团里的名人。他连闯市、省级赛区,成为温州唯一的代表参加全国电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夺优秀奖而归,被公司隆重表彰,企业报大篇幅宣传。通过兴乐集团完善的培训体系,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俞润初,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到挤塑高级工,只用了5年时间,成为全国顶尖,也不过8年。
在兴乐,在正泰、奥康、森马、金帝等诸多企业当中,公司都为一线员工的职业成长进行了长远的规划。掌握高级职业技能的工人的待遇甚至有可能高于职业经理人。在很多公司的年会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针对一线工人的奖项数量已经不低于销售人员。
以专业化为倚仗,敢于投入、勇于创新成为近年来民企中的主旋律。据统计,2015年,我市工业技改投资672.04亿元,同比增长24.0%,领先全省水平;全市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7.8%,增幅居全省第1位。与之对应的,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了11.2%,达到了14.7万元/人。
心怀匠心,拥抱明天
“时代在变化,但我们制造产品的人所应具备的那种精神不能变。”浙江省电气行业协会会长、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作为温州企业家代表之一参加完本届文博会开幕式前的“瓯越工匠秀”后,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他认为,工匠精神是百工之乡千年传承下来,留给温州人的一种宝贵财富。对应于企业家层面,便是要专注于主业,把企业做精、做专、做细——这正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要前提。
“但专注并不意味着守旧,我们在培育工匠精神的同时,还要积极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去融合和拥抱新生事物。比如将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相结合,与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这样才能最终做强做大,树立真正的民族品牌。”郑元豹补充说。
这一观点得到了同为“瓯越工匠秀”企业家代表之一的奥光动漫集团林学凑的赞同,他对在本次展会上大放光彩的几个高科技产品印象深刻。温州企业安道科技生产的平衡车,温籍企业家邱懿武的云马智行车……他列举产品说,这些都是工匠精神与高新科技融合的经典案例。
“专注、热爱,兼容并蓄,实现不断发展与超越,才能不断地将工匠精神的影响力扩大。同样,我想这也是本届文博会的最大初衷。”他笑着说。
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