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道德模范】特别荣誉奖:温州市东门红日亭老人们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扶植下,红日亭老人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开展慈善工作,助力构建和谐社会。几十年来默默无闻为民做善事,夏烧伏茶,冬煮米粥,逢年过节还有特色食品供应,“同舟共济、乐善好施”的温州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誉满全国,深受群众好评,“红日亭”也已衍化成温州民间慈善的代名词。2007年还被评为“感动温州集体”特别奖。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东门老人,始创善举。温州东门红日亭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华盖山脚下。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五六位退休老人每逢夏天,便在亭前摆出大茶缸,向路人免费供应伏茶。2006年,红日亭老人增加到了26人,夏天为路人送上清凉温润的凉茶,秋冬为孤寡老人、流浪者、清洁工等送上了热腾腾的白粥和小菜。四季八节,还变换花色品种,端午节供应粽子,冬至供应汤圆,春节前夕供应年糕。红日亭每天要消耗80多斤大米,煮18锅粥,约有600人左右光顾,大多数都是贫苦打工者。不知不觉间,东门退休老人的善举一做就是40多年。
二、市民行动,爱心接力。几十年间,红日亭爱心公益点碰到过城市的变迁,红日亭拆了变成了华盖广场,四邻离开了东门分散而居,但那份从未被拆散过的爱心,令无数温州市民动容,城市的爱心接力每日都在上演。红日亭开支光施粥这块,柴、米、油、水、电,每天都要支出1000来块,全靠好心市民的自发捐助。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等值的物资或爱心款送到红日亭,有附近居民,有路人,有从周边县市赶过来的,有从外地邮寄汇款的,在国外托亲戚朋友送钱来的,少则五十、一百,多则两三千元甚至上万元,还有市民精心选购大米、食用油等送过来等等,今年仅上半年市慈善总会就收到了14万来自民间的红日亭定向捐款。善举背后,是广大市民强大爱心的支撑。
三、组织老人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居民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和打击散布的违法行为,打击酗酒滋事、聚众赌博等不良风气。每天下午还用YCD播放温州鼓词等,给老人们欣赏,内容通俗易懂,健康有益,又是用温州话。有的老人坐着轮椅来看,这样就给老年人提供了除棋牌室外更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为、精神焕发。
四、举办社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现在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靠生硬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我们组织青年志愿者和青少年来做义工,“授人玖瑰,手有余香”使青少年从老人身上学到了回社会的精神,“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通过这样的慈善活动,政府满意,老人高兴,青少年感动,弱势群体感激,困难得到扶助,使红日亭慈善精神感动中国传名世界。
五、“红日亭”精神,蔚然成风。在温州,夏送伏茶、冬施热粥的公益慈善点,远远不止东门红日亭一处,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分布在温州城乡的伏茶点有300多处,仅鹿城区慈善伏茶公益点就达到20多家,供应量最大的伏茶点是东门红日亭,每日供应8000至10000公斤;每天服务时间最长的伏茶点是瑞安万松山凉茶点,每天供应时间达13个小时,而且一年365天,天天供应凉茶、白开水;历史最长久的伏茶点是瓯海梧田大堡底路87号的陈海珍女士,40多岁,她家三代烧伏茶数十年等等;今年刚成立的龙湾状元亭服务站,成立之初就得到村民们纷纷响应,短短两个多月间,义工人数就达到了80多名,接收捐款数额达51.7786万元;在“红日亭”精神感染下,企业老板开办“五元爱心餐”连锁素食店行善等等。“红日亭”已衍化成温州民间爱心慈善的代名词,为贫困弱势人群施茶舍粥捐资捐物蔚然成风,体现了温州人同舟共济、乐善好施、慈善博爱的“红日亭”精神。企业老板开办“五元爱心餐”连锁素食店行善等等爱心之举遍地开花,它们把社会爱心传递到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体现了温州人同舟共济、乐善好施、慈善博爱的“红日亭”精神。
虽然红日亭老人为了能把这份爱心延续下来,不断做大,大家都在努力,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今后为红日亭景观打造成为温州慈善地标,还要继续努力,坚持把好事做到底,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