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十大感动温州人物】柯永乐:用生命呵护“一方净土”
在通往永嘉县西岙乡西茂山现代自然生态农业基地的崎岖山路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背着帆布包的古稀老人。
老人名叫柯永乐,今年73岁,从农民的儿子到担任农业副县长,一辈子钟情农业的他,在晚年查出肺癌时却做出惊人之举:一定要找到种庄稼不施农药化肥的好办法。4年间,由他主要负责的永嘉县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有近十种有机农产品经过了国家环保部门的认证。而他以自己的行动让越来越多的永嘉人开始接受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在绿色农场生存的关键时刻,他拿出老伴给自己买药的2000多元救命钱
记者随老柯来到离永嘉县城约100余公里的西岙乡柴皮村的西茂山农业基地。这里海拔约800多米。老柯看中这个偏僻的山岙,除了良好的高山自然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块极少污染的“净土”。
山路虽然几经翻修,依然颠簸不平。爬到山顶,记者发现这里的确是一处“世外桃源”:山脚下的空地里,野生放养的鸡鸭正悠闲地觅食;一块块平整的梯田里,高山乌龙茶树已抽出新枝,小路两边的桃花开得正艳。“再下一场雨,山上就该全绿了。”老柯兴冲冲地说。看不出这是一位患重病的老人。
基地负责人麻清理介绍说:“这里是全封闭的环境,基地里的种养业全面实现内部良性循环,牧草、地瓜养猪,玉米喂养家禽,牲畜粪便肥田,灯光杀虫。”
年过七旬的老柯,身患绝症,还一趟趟地上山传授有机种养技术,不取分文报酬。麻清理说,当初他把在外乡拼搏多年的积蓄全投到基地,尝试现代有机生态农业生产,完全是被老柯的执着所感动。基地正式启动的2003年,老人卷着铺盖上山,一住就是一个多星期。白天到田间地头做笔记,晚上分析资料,干劲比年轻人还足。山上600多亩山林水地,老柯走了多少遍,谁也说不清。
刚开始两年,不施农药化肥,水稻产量大幅下降,加上市场并不接受有机农产品,基地亏损严重,其他几位合伙人眼见形势不妙,全都撤资不干了。是走还是留?麻清理说,他当时也有点动摇,蒙生了退出的念头。那是一个晚上,老柯黑灯瞎火地摸上山来,递给他一叠现金共2000多元:“家里只有这么点,你救救急。”老柯满眼的期待,也让他终于铁下心留了下来。后来他才知道,这2000多元钱是老伴让老柯去医院买药的钱。多年后每当想起那个晚上,麻清理都会忍不住感动得流泪。
经过不懈攻关,农作物亩产量直线上升。而且经过老柯的努力,基地水稻、生猪和田鱼均通过了国家有机农产品的论证,这让基地的农产品身价倍增。去年基地生产的4.5万公斤有机大米、15万公斤白萝卜加上7000只本鸡和86头生猪,实现了近80万元的销售收入。
随着成熟有机农业技术的推广,去年全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了万元大关。77岁的村民马岩挺笑着说:“水稻生了虫,用菜籽油杀杀就行?种了一辈子地,现在才算是开了眼界。一斤大米能卖4元多,还不用施肥和打农药,节约了成本不说,价钱还翻倍,这事过去谁敢想呢!不服老柯是不行的。”
一个生命随时出局的人,这些年关注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选择以特殊的方式向病魔宣战
县农业局不少退休干部都清楚地记得,当年作为农技员的柯永乐乘车下乡,公路两侧300米范围内的庄稼受了虫害,该施什么肥打什么农药,他能准确地说出来。当时他做的许多农作物疫情简报,准确而且及时,不少农户对此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退休后,老柯选择与妻子回到乡下,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平静生活。2002年春季的一次体检中,老柯被诊断为肺癌中期,在迅速转到上海求医的过程中,他感到生命的脆弱。一位来自农村的40岁中年男子,由于忍受不了化疗的折磨和对巨额医疗费的恐惧,选择跳楼轻生。而更多的癌症患者由于无钱医治,无奈地在医院外哭泣、徘徊。
从上海回家后,柯永乐陷入了深思:“为什么癌症患者越来越多?”在查阅大量资料后,老柯发现这一切与现代食物中致癌物质增多有一定关系。
“病从口入”,柯永乐萌生了建设现代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的念头。
实施有机种养业的3年间,权威部门检测数据表明,西茂山自然村地下水中有毒重金属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尤其是致癌物质重金属镉含量从过去的每公斤1.91毫克降至目前的每公斤0.494毫克。西岙乡党委书记徐浙忠对老柯有着说不出的感动:一个生命随时出局的人,这些年关注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选择以特殊的方式向病魔宣战,也为大山深处的村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