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十大感动温州人物】陈再新:用生命铺出一条“生命线”
32.1公里,这段临渊而上、蜿蜒曲折的78省道线,每一寸路面都清晰地记着他的脚步。
23个小时,在“桑美”台风登陆苍南马站后的这段时间里,他和工友们争分夺秒“抢通”78省道生命线,终于使马站镇和霞关镇的100多名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抢送至山下的医院。
8月11日17时40分左右,在不间断工作37个小时后,劳累过度的他在砍树时滑落到铲车下。那一刻,他的手上仍紧握着砍树用的柴刀,而生命却已被永远定格在48岁的年轮里。
他,就是陈再新,一位默默工作在公路一线26年的养路工人,一位认真参加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的入党积极分子,一位从三代公路人之家走出来的平凡人,用尽全力奋战在抗台第一线,最终把生命铭刻在了自己深爱的公路上。
“这条路一定要尽快抢通”
78省道,是马站和霞关等苍南县南部山区乡镇通往外界的关键通道,而在台风中,它更是一条维系全县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线。
陈再新所在的马站公路管理站,负责的就是78省道从马站镇坎门岭到霞关镇镇口约32.1公里的公路养护工作。
8月10日凌晨4点钟,陈再新提前上路检查。“万一道路排水不畅,台风带来的山洪就会冲到山下,危及马站镇10多万名群众的安全。所以,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他对工友们说。
下午5点多钟,“桑美”台风在马站登陆,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大地。“这么大的风雨,肯定会造成不少伤员,要早点出去抢修道路才行。”工友雷祖治忆起当时陈再新说的话。
晚上10点多钟,风雨稍微减弱。陈再新等不住了,开始冒着风雨去料场紧急搬运工具箱。几十公斤重的工具箱,此时在暴风骤雨中似乎有千斤重,抬着走的每一步都很艰难。而当时,陈再新位于一楼的宿舍里水满到1米多,他根本顾不得转移自己的财物。
“再不出去抢修,伤员的抢救时间更少了。”工友谢尚耀回忆,当时,陈再新一直焦急地踱着步,看着楼下的水势,脸色很凝重。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这场抢修,实际上是在和死神赛跑。
11日凌晨4点钟,天色稍亮,陈再新下楼发现积水退了一点,就马上招呼工友们赶紧上路。三辆工具车先往马站镇坎门岭方向开去,陈再新率先爬上第一辆车,为后面的车探路。
“他一直跑在最前头砍树。”狂风暴雨把树枝、瓦片、玻璃卷起,朝他身上打去;洪水冲刷着路面,推着树枝往前滚,陈再新好几次都险些摔倒在水里。
“一定要尽快把路抢通。”坚持着这个念头,陈再新手中的柴刀没有停下过。很粗的树木,他下手又快又有力气,十几分钟就把树木砍断;碰到倒下的电线杆时,他让工友们靠后,自己先上前收拾电线。原本只有17公里的路途,就这样一直“抢通”到中午11点40分,陈再新一人砍钝了6把柴刀。
早上只啃了两个小面包的工友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陈再新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只简单地吃了一罐八宝粥,又折回霞关镇方向去。工友们在他的带动下,也提起了精神,继续赶工。
“这么高的树枝,让我来砍”
到下午4点钟,陈再新和工友们终于完成78省道坎门岭到霞关段的“抢通”工作,虽然清理出的路面暂时只能通过一辆小客车,但却意味着为伤员争取到和死神抗争的时间。
“抢通了还不够,要马上清道、清边沟,恢复双向两车道。现在灾区人民极缺物资,必须尽快保证大卡车通行。”陈再新又马上投入到清道工作中。
此时,陈再新和工友们已经铲出2000多方的土方、砍断上千根树木、挪出几十根电线杆。体力,在大量地被消耗。但由于物资不足,他们没有水和食物来补充体力。
台风之前已经出现身体疲劳过度症状的陈再新,在连续高强度工作36个小时后,仍然没有丝毫懈怠,和工友们从霞关镇开始,往山下清道。
下午5点多钟,在78省道62K+300路段,一棵大松树倒在了路面上,树枝斜撑开,有3米多高。“这么高的树枝,要从上面往下砍,让我来。”看到其他女工友想去砍,身高1.68米的陈再新爬到2米多高的铲车的顶上,把树枝一点一点地锯下。
这时,陈再新看到前面几米远处,也有一棵这样的大树倒在路面上。于是,他从车顶上翻下来,踩在铲车的踏板上,想跟着铲车驶到下一处。忽然,他脚底一松,滑入了铲车的车轮下面……
“有十分力绝不只出九分”
走进陈再新位于马站公路站的宿舍,被洪水淹过的痕迹历历在目: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地上满是泥泞,床上的被子和柜子里的衣物,被大水凌乱地冲过,屋里唯一的家当——一台24英寸的电视机,也被大水淹了。
工友眼里的老陈,是一位“有十分力绝不只出九分力”的人。
一年365天,他都待在公路站里,即便是春节,他也坚守在岗位上;为了方便夜间及时出发,抢通路面,他选择了底层的宿舍;26年如一日,工作在偏远的山区,他没有怨言,始终以站为家,以路为业。
“1998年台风来时,为保护公共财产,别人是两人抬一台机器,他却是一个人搬,还一口气连搬好几台,结果扭伤了腰。可是他顾不上休息,继续搬东西。”老站长林喜群说。
“每次大修路面,他总是比我们提前两个小时起床,准备浇注沥青的材料。等我们出发时,他已经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郑月兰说。
亲人心中的陈再新,是一位“一心扑在公路岗位的人。”
“最近大哥身体不好,我们劝他休息几天。可是他说,现在站里人手少,台风又要来了,这个时候怎么能请假休息呢。”同为养路工人的弟弟陈再进说。
“为工作多做奉献,是应该的。”陈再新的父亲今年77岁,也曾做了30多年的养路工。儿子对养路工作的这份热爱,他有着深刻的理解。
“小时候总是不理解爸爸为什么不回家陪我玩,甚至过年过节也不回家。长大以后才明白,爸爸是那么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希望每一天都战斗在自己岗位上。”23岁的女儿陈婷婷说。2002年她从浙江省公路技术学校毕业,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公路人。
“爸爸为公路的畅通献出生命,我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让爸爸安息。”陈婷婷强忍泪水表示。
陈再新走了,他没有为女儿留下一句话,却留下了这样一条路:100多位伤员经由这条他一步一步抢修的公路被及时送往医院;一车车食品、矿泉水、衣服等救灾物品经由这条他洒下汗水的公路被送到每一位灾民的手中;马站和霞关两地的居民,更是经由这条他用生命“抢通”的公路运送大量物资,开始了灾后重建的历程……(记者张佳玮周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