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十大感动温州人物】李学生:一个人离去的背影让一座城市泪流满面
李学生,一位来自河南商丘的外来务工人员,正成为2005年感动温州的第一人。2005年2月20日,距合家团圆的元宵节仅3天,他在呼啸的列车前舍己救童,几秒钟的壮举,将36岁的生命谱写成一曲“舍生取义”的悲壮之歌。
温州人一齐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来自异乡的“平民英雄”,温州城重新传唱起“英雄之歌”。
一个人离去的背影,让一座城市泪流满面
这些天,在温州的街头巷尾,记者常常听到相同的词汇:“李学生”、“了不起”、“英雄”……报刊电视、网络论坛,更是处处可见李学生事迹……在温州BBS上,一个网址为lxs.netor.com的“见义勇为英雄李学生纪念堂”成了焦点,截至2月28日晚9时,已有7600人上网点击,数百人发表评论。
让我们在纪念堂的哀乐声中读读其中的几段:“感动。无语。泪满面。”“一个最朴实的劳动者,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温州21世纪第一个平民英雄。”“虽然你已不在,但在我们的世界里会永远流传着你的名字。”“是你用生命的代价,让世人知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灵魂在炎黄子孙的内心世界里飘荡……”还有一位网友写下了“追忆李学生”的一首诗:“清烛一秉表敬意,幽香三炷慰英灵;祭酒千杯思壮举,白花万朵祭忠魂。”
送别英雄的时刻,城市为之动容。2月28日上午,李学生追悼会在温州市基安山殡仪馆举行。在李学生遗像边,醒目地写着两幅挽联:“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壮举惊天地,瓯越大地讴歌勇士精神慰灵魂”;“学生舍己救人,中原大地自古多侠士;英雄气贯长虹,瓯越山水而今悼烈魂”。温州市领导来了,李学生老家河南商丘市领导来了,李学生生前的工友来了,与李学生素昧平生的市民们也来了……300多人涌进了原本只能容纳200人的长安厅,鲜花、挽联,述说着各界对壮士的崇敬。
叶青老伯一大早就赶到殡仪馆帮忙,还写下“舍生取义”四个大字放在勇士的灵柩前;水心二小的师生代表送来了“朴实无华人性之美值得敬佩”的悼词;殡仪馆建馆4年来第一次全免费用,全体员工一起送上花圈……被救儿童瞿琮琮和他的父母来到现场。“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今后,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你安心走吧……”瞿琮琮的母亲叶女士在李学生遗体前哽咽着。
在场所有人,陪着英雄留下的年仅10岁的女儿和64岁的老父亲,一起泪流满面……
几秒钟的壮举,托举起一座永恒的丰碑
2月20日,是李学生离开的日子,也是所有温州人认识英雄的那个日子。
这一天,在温州市鹿城金有利皮鞋厂做保安的李学生住处,来了几个新年串门的老乡。他乡逢故人,自然要用家乡饭“款待”一番,于是他去附近农贸市场买点菜。
下午4时55分,当李学生买菜回来经过黄龙马坑村的铁路时,一幕险情出现在他眼前:由杭州开往温州的5107次列车以70公里的时速呼啸而来。就在离火车头700余米处,铁轨上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在玩耍!一听到火车汽笛声,两个孩子吓懵了,愣在铁道上。
千钧一发之际,李学生飞身跃上铁轨,用右手抓住男孩,一把将他甩出铁轨,正当他试图返身去抓小女孩时,已经处于急刹状态的火车依然尖叫着冲过来,无情地将他与小女孩撞倒……两个人再也没有站起来。
这一幕,前后不过几秒钟。
目睹壮举的路人被震惊了,大家迅速围住倒地的壮士,呼唤着、感叹着。事后,目击者王文岗逢人便说,李学生真是英雄,他太勇敢了,我要为他救人献身的举动作证。被救的男孩瞿琮琮是景宁县人,今年8岁,随来温打工的父母暂住在马坑村。
李学生的父亲李洪深得知噩耗后,带着李学生的10岁女儿李敏,千里迢迢从商丘赶到温州。这位朴实的农民不善言语,默默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他告诉记者,儿媳妇在女儿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李学生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尽管收入微薄,但他平时省吃俭用,寄钱回家养老育小。
英雄走后,许多温州人聚在一起谈论他。有人问,那一刻,你会冲上去吗?此时,大多数人或沉默,或摇头。有人写文章说,那道铁轨就是李学生人生的一道坎,他在坎前的舍身一跃,时光和生命都在那一刻凝固,这一刻悲壮而凄美。
50年前,在朝鲜,有跃入冰窟舍身取义的罗盛教;50年后,在温州,依然有罗盛教式的李学生。
李学生那一跃,拨动着所有温州人的心弦,在大众的心底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三十六载朴实人生,展现了时代英雄的成长轨迹
英雄不可能在瞬间塑造而成。从一个个来自李学生老家及和他共过事的人那里,记者了解了这位来自中原普普通通的农民一步步成为时代英雄的轨迹。
李学生,1969年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自幼吃苦,乐于助人。14岁那年,邻居戚云芝大娘家里发生火灾,戚大娘和儿子还在睡梦中浑然不知。此时,上学路过的李学生赶忙推门而入叫醒戚大娘母子,并拉着他们逃离火场。
1997年,为了改变生活,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李学生告别家乡,来到温州的金有利皮鞋厂打工,一直干了8年,直到他离开人间。
在温州,从事保安工作的李学生爱厂如家、认真负责、热心待人,得到了企业主与同事、老乡及鞋厂周围邻居的尊敬。
1998年10月29日晚6时,金有利皮鞋厂突发大火。李学生冒着浓烟一次次冲向火中,肩扛、手提,将一桶桶化学物品、煤气罐等搬到安全地点。李学生的眉毛被大火燎光了,他却没有半句怨言,灾后坚持夜间巡逻,坚持了一个多月。鞋厂厂长程定华悲痛地说,李学生经常说一句话:“温州是我的第二故乡,鞋厂就是我的家。”
同事徐小兵、徐祖玉告诉记者,2003年7月,工友梁海军脚部严重摔伤,花了2300多元医药费,李学生主动照顾他的日常生活。由于梁海军家里经济状况差,李学生发动全厂工友捐助医药费2000多元,自己带头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0元,帮梁海军渡过难关。
在李学生的老家包公庙乡,流传着一句话:“打工到温州,要找李学生,包吃包住包找工。”中华楼村是一个贫穷的中原村庄,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还不足1000元,村里几乎一半人外出务工。李学生是村里第一个到温州打工的,从那时起,他陆陆续续带了40多个村民到温州打工。66岁的村民李洪才说:“俺家劳动力少,每年麦收时,李学生都要放下自己田里的活,给俺家收麦、打场。”村民王圣伟说:“是他当年借给俺2000元钱买车跑客运,俺才有今天的好日子。”李怀亮是在李学生到温州后的第二年来找他的,他说:“老乡找不到工作,找李学生借伙食费、回家的路费,从来没有落空的,有时他没钱,就是向工友、向附近的小店借,也要帮着凑齐了……”
在李学生追悼会上,从安徽提早赶来参加悼念活动的务工者吕建喜告诉记者:2000年上半年,他刚到温州务工时,身无分文。李学生了解到他的困境后,马上拿出100元钱塞到吕手里。这一兄弟般朴素的举动令他永生难忘。
“平民英雄”,让平凡的崇高再一次归来
壮士倒下了,政府与社会没有忘却他,爱如潮涌:
2月22日,共青团温州市委追认李学生为“温州市见义勇为好青年”。在外开会的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和市长刘奇分别作出指示:千方百计照顾好英雄的家人,号召全社会向李学生学习。市委领导看望李学生家属,送上了1万元慰问金,称赞李学生是温州几百万外来务工者的楷模。
2月28日,温州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团市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作出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向李学生同志学习的决定。
英雄的女儿,就是温州的女儿。温州各界纷纷开展向壮士家属捐善款活动。温州市政协委员叶垟第一个向团市委捐款500元。市区的周平女士一路找来,送来了2000元。一位姓陈的村民也送来了200元。李学生用生命救下的男孩瞿琮琮一家三口,一连三天三次来到鞋厂探望李老伯,因为身边没有余钱,特地借了1000元给李学生的孩子送来……至2月28日,短短一周时间,捐款已达22万多元。
李学生的女儿李敏原本在老家读书,教学条件较好的温州水心二小主动提出,让李敏寄宿入学,提供吃住,费用全免,直至毕业。2月25日,李学生的父亲带着孙女来看学校,老人来温后头一次露出笑容。
勇士的壮举传到勇士家乡后,商丘人为有这样一位老乡而骄傲。商丘市委书记、市长要求商丘所有在外务工人员向李学生学习,为“第二故乡”作贡献。近日,商丘市委宣传部长张琼一行专程赶到温州,凭吊勇士。张琼对记者说,李学生用英雄壮举把生命留在了“第二故乡”温州,让她极为感动;温州各界如此关爱他的家人,商丘人民也会为之感动。
太平盛世,人们常感叹: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年代。然而,李学生,一个普通的外来务工者,用壮举实现了一位平凡青年到平民英雄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