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概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温州宣传 -> 文化艺术 -> 文艺动态  -> 正文文艺动态

温籍舞蹈家李丹:学生送她外号“排练姐”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9日 来源:温州都市报

  李丹指导学生排练

  幸福的一家三口

  亭亭玉立、灵动精致、知性率真,这是温籍舞蹈家李丹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上月,在山东日照举行的第十届全国舞蹈大赛上,李丹创作的舞蹈《羽化灵蛇》从180多个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表演三等奖。

  带着这份喜悦,她和家人近日回温探亲,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从艺多年获奖颇多

  李丹曾就读于我市少艺校,与黄豆豆、张志、张文海是同班同学。1995年7月她毕业于上海市舞蹈学校,留校任教并兼任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主要演员;1999年~2003年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2011年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MFA)毕业;2003年至今在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任教。

  李丹在2009年8月获得文化部园丁奖,指导的作品在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得民族民间舞二、三等奖,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比赛民族民间舞表演三等奖。

  2010年6月,她所创作的女子群舞《一抹红》获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群舞组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2011年11月,该作品在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比赛中,获得民族民间舞群舞组作品创作金奖。

  2012年2月,李丹获上海舞蹈青年杰出编导称号。同年5月,她的作品《羽化灵蛇》参加2012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获独、双、三组作品金奖,同时所指导演员获得表演金奖。

  李丹今年36岁,说起从艺多年来参赛得奖的感受和经历,她心怀感恩。她说,正是丈夫的大力支持和默契配合,才让她有了今天的成绩。

  对讲机派上大用场

  李丹的丈夫李贇也是温州人,是她在上海市舞蹈学校的同班同学,但早于李丹考取了北京舞蹈学院。后来,两人都留在上海从事舞蹈教育工作,成为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舞蹈教师。对舞蹈艺术共同的追求和理想,让这对舞蹈家走在了一起,并结成了连理。现在他们的儿子7岁了。

  最令李丹印象深刻的是2011年11月,她和丈夫共同创作、导演的苗族舞蹈《一抹红》参加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比赛,获得民族民间舞群舞组作品创作金奖。

  李丹回忆这场比赛,仍很兴奋。赛前,她和丈夫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想到了剧场的封闭结构会影响手机信号,有可能造成通讯障碍。出于这个细节考虑,两人平时用于控制儿子户外活动时间的对讲机派上了用场。

  比赛当晚,作为参赛节目指导老师,李丹站在音效灯光调控室里,她的丈夫李贇则坐在观众席上,对讲机成为了他们沟通的唯一工具。

  当自己的学生上场表演,音乐响起时,李丹就拿着对讲机问:“老公,音量怎样?”对讲机里马上传来了李贇的声音:“稍微调大点!”李丹立即嘱咐音效师调节音量。就这样,两只对讲机意外地派上了大用场,让他们可以实时掌控舞台上的情况。经过激烈竞争,《一抹红》终于在全国300个选送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高荣誉——作品创作金奖。

  “军工章”里有你的一半

  的确,一个好的作品,背后总是倾注了太多的艰辛和汗水。为了创作《一抹红》,李丹、李贇伉俪不辞辛劳,几次深入苗寨体验生活,从苗族的民俗风情中汲取灵感,挖掘苗家原生态舞蹈动作,并进行艺术加工和大胆创新,使该舞蹈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

  为了《一抹红》的创作和排练,李丹每天泡在排练厅超过14个小时,此外还要担负常规的教学任务,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她的学生甚至还给李丹起了个外号,叫她“排练姐”。

  作为丈夫,李贇虽然心疼李丹,但更理解妻子对舞蹈艺术的执着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因此,他也同样倾其所能地投入到作品的艺术创作中去。最终,《一抹红》因风格爽朗,节奏丰富,生活情调浓郁而大受好评。

  生活上,李贇对李丹倍加呵护。为了解决李丹的后顾之忧,年幼的儿子在生活和教育方面都由李贇一手包办。这一切,李丹看在眼里,甜在心里。